11月21日至11月30日,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海軍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軍演。
綜合外媒有關報道,美國國防部近期發布《2021年全球態勢評估報告》,強調在全球重點方向增加兵力部署,凸顯其以武力謀取霸權的野心。有關軍事動向或將對全球安全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軍事態勢重新評估
今年2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發表首個外交政策公開演講時曾表示,國防部長奧斯汀將開展“全球態勢評估”,以使美軍的軍事動向與外交政策、國家安全保持一致。11月29日,經過近10個月的準備,美國防部發布《2021年全球態勢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以拜登政府《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為指導,重點分析美國本土以外主要地區的態勢,并針對長期戰略問題進行態勢分析、規劃指導和調整等。根據美國軍方公布的情況,報告主要涵蓋5個區域。
其一,亞太地區加強部署。報告要求美國繼續與亞太地區盟友和伙伴深化合作,以遏制大國潛在的軍事侵略和來自朝鮮的威脅。報告重點強調在該地區的四方面動作。一是為軍事伙伴關系活動尋求更大的區域介入能力,二是加強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在澳大利亞輪換部署軍用飛機,四是在韓國永久駐扎攻擊直升機中隊和炮兵部隊。
其二,歐洲地區提升威懾。報告認為,美國應鞏固對俄羅斯侵略的有效威懾力,并使北約部隊能夠更有效地運作。拜登早前取消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可派往德國2.5萬名美軍上限。美國防部表示,將保留在德國和比利時的7個軍事基地,同時擴大美軍士兵在德國駐扎的數量。
其三,中東地區持續深耕。報告重新審視美國防部處理伊朗問題的方法,及阿富汗行動結束后不斷變化的反恐要求。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美國防部將繼續支持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并幫助中東地區合作伙伴加強軍事建設。
其四,非洲地區維護利益。報告對來自非洲地區的暴力極端組織威脅進行評估,為確保美國防部在該地區的外交活動提出建議,保障美國及合作伙伴的權益。
其五,美洲地區應對威脅。報告審查了美國防部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和緝毒任務等國家安全活動中的作用。支持美國政府在該地區應對跨國挑戰和增加國防合作活動。
戰略威脅老調重彈
從主要內容及外界反應看,報告主要有以下特點。
首先,威脅判斷老調重彈。報告延續近年來美國政府及軍方有關戰略報告的總體基調,認為俄羅斯等國是美國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歐洲和亞太兩大方向是美國軍備建設和兵力部署的重點區域,關島、澳大利亞、中東歐國家則是美軍實施戰略威懾與遏制的重要支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稱,為應對亞太國家挑戰,美國防部將在關島和澳大利亞建設基地。美媒援引美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話稱,報告的目標之一是“重建戰備標準”,美軍正努力在東歐重建戰備狀態,加速形成可靠的對俄作戰威懾。法新社評論稱,根據該報告,美軍方將在中東維持威懾伊朗和極端組織的軍力,同時加強針對俄羅斯的部署與基地建設。
其次,應對策略抱團取暖。在發布報告的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稱,美國將與北約伙伴討論“作為聯盟,是否應采取進一步措施加強安全”。英國亨利·杰克遜協會研究員伊莎貝爾·索金斯宣稱,報告反映出俄羅斯與相關國家合作給西方帶來嚴重威脅,美國無法單獨與俄羅斯等國對抗,美國需要西方合作伙伴。俄羅斯科學院學者奧倫琴科表示,俄羅斯等國從未對西方國家進行過軍事攻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不斷渲染俄羅斯威脅,并頻頻發起挑釁。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稱,根據報告有關內容,日美大概率將深化合作,駐日美軍的部署情況或成為討論對象。
再次,落實舉措內容空洞。報告雖然提出美國在重點方向的軍備建設目標,但在具體落實舉措上避重就輕、籠而統之。德國新聞電視臺評論稱,美國的軍事重點是亞太地區,但現在歐洲戰爭風險顯然更大,歐洲盟友并不清楚美軍在歐洲的長遠規劃。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報告缺乏對亞洲方向進行大規模調整的決心,同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和經濟政策一樣,報告缺乏明晰的戰略中心。
執行前景道阻且長
總的來看,報告旨在加強美軍的全球響應能力,并為拜登政府即將出臺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草案提供關鍵信息支撐。未來,報告在執行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
一方面,盟友“各有算盤”。報告強調強化美軍全球軍力布勢,勢必要得到盟友伙伴支持。然而,相關盟友伙伴的想法并不一致。在亞太地區,多數盟友不希望因美國強化軍力部署引發地區不穩定局勢,對美國的軍事合作及前沿部署計劃表態謹慎甚至冷淡。在歐洲地區,俄周邊國家積極推動美國軍事力量進駐,意圖以美軍為依托構建安全屏障。
另一方面,美軍“有心無力”。歐洲媒體稱,報告要求美國具備在亞洲和歐洲同時打兩場戰爭的能力。結合當前的戰備水平和軍備建設情況,美軍連應付“一場半戰爭”都捉襟見肘,更遑論打贏“兩場戰爭”。報告或將美軍拖入“技術崇拜”“軍力迷信”和“全球響應”陷阱,讓美軍在疲于奔命中進入建設發展瓶頸,整體實力持續下滑。(楊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