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當第一株澳洲堅果樹被引入云南臨滄并在當地生根發芽,沒人能夠想到,這株小小的堅果樹能夠成為臨滄的“土特產”,變成了臨滄的金字招牌。
9月18日至19日,202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中外媒體聯合采訪團走進云南臨滄,深入了解“臨滄堅果”產業發展情況。
202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中外媒體聯合采訪團在臨滄市林業科學院合影留念。
9月19日一早,聯合采訪團來到臨滄市林業科學院堅果種植基地,聽專家和工作人員介紹臨滄區域堅果種植情況。工作人員介紹,臨滄是云南省最早引進澳洲堅果的地區之一,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臨滄堅果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來部署規劃。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通過品種選育、馴化、改良,臨滄培育出了最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臨滄堅果”。
聯合采訪團成員聽工作人員介紹臨滄區域堅果種植情況。
臨滄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唐永澤介紹,臨滄堅果一般種植3年就能掛果,8年左右進入盛果期,盛果期可達30年。近年來,臨滄市成立了科技攻關隊,以院士工作站為龍頭,帶動每個縣成立科技分隊,鄉成立小隊,讓科技帶頭人動起來,帶動老百姓進行科技改良,堅果產量從之前的畝產幾十公斤增長到如今的幾百公斤。政策支持+科技賦能,“臨滄堅果”成為了臨滄人民的致富果、幸福果。
臨滄市林業科學院堅果研究所所長白海東為采訪團介紹不同堅果品種的性狀特點。
如今,臨滄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澳洲堅果種植基地,僅永德和鎮康兩縣,堅果種植面積就達到110萬畝,帶動了兩縣近50萬人增收。今年4月,“臨滄堅果”被正式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真正成了臨滄的土特產,讓臨滄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統籌:曹樹林
文字:張艷秋
攝影:蔣雨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