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石河子電(記者 秦峰)9月23日,走進新疆石河子市天富40萬千瓦光伏基地,大片的光伏板一望無際,如同一片深藍色的海洋。在廣袤的土地上,數不清的光伏板整齊排列,閃閃發光,綿延數公里。
“我們這片光伏是智能光伏,白天逐日,晚上睡覺,全自動隨著太陽的方向旋轉。”光伏項目管理部經理張景龍自豪地說道。
中新建電力集團新疆天富金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蔚偉鋒介紹,石河子光伏基地項目建設總規模為100萬千瓦,總投資約47.66億元,建設周期為2年,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石河子市提供約15億千瓦時綠色電能,相當于減少50萬噸標煤產生的排放量。
光伏基地“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探索以“板上新能源發電”和“板下生態治理+農業經濟”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今年是我首次嘗試種植黃芩,長勢不錯。”職工洪志剛正在地里查看黃芩。他望著綠油油的黃芩,給大家分享了光伏區試種中草藥的故事。
“為提高光伏板下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我們根據當地光照情況,將太陽能組件安裝支架傾斜角度定為23度和40度,以優化收光發電效果。同時,將光伏組件最低點離地距離調至1.5米,并合理安排光伏陣列的前后排間隙,確保作物在光伏板下獲得充足的光照和生長空間。”蔚偉鋒說,“藥光互補”試點項目不僅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綠色發展,還提高了當地職工的收入。
新沃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偉查看艾草漲勢
石河子市134團新沃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偉曾在河南從事中藥材銷售,敏銳地捕捉到了新疆光伏產業背后“板下經濟”的廣闊前景。“今年6月我試種了32畝艾草苗,目前看著還不錯。”
“艾草耐寒耐旱,耐熱喜溫,環境適應力強,光伏基地的土地光熱條件正好滿足需求。”郭偉說,目前每畝地能收獲600公斤艾草,可獲得1500元左右的純利潤。明年郭偉打算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
光伏板下種植的黃芩
為全面推動“藥光互補”試點項目的實施,今年3月以來,天富40萬千瓦光伏項目建設指揮部和下野地鎮緊密合作,建立了以團場為主導、企業為橋梁、合作社為紐帶、職工參與管理的運營模式。通過“少量引種、多點試驗、逐步推廣”的方式,引導團場職工種植了80余畝中草藥,包括黃芩、艾草和紫花苜蓿等,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緩解了環境壓力,促進了企業和職工的共同發展。
中新建電力集團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集團將繼續聚焦“雙碳”目標,凝聚創新力量,為解決新質生產力問題注入動力,為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