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向新的廣東,欣欣然、活躍躍!
這是一份歷時數月的火熱記錄,行跡遍布21地市的一線場景。從田野到車間、從深海到藍天、從流水線到研究院……求新的渴望、尋新的探索、嶄新的面貌,被一一定格。
這也是一份真真切切的時光檔案,觸角延伸至各行各業的生動剖面。從破局到新生,從成長到成熟,從奔跑到騰飛……嘗新的勇氣、革新的誓言、煥新的氣象,被悉數印刻。
60余名被訪者是如此忘情忘我。他們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刀刃向內的氣魄、探索未知的膽識、向新向上的勁頭、孜孜以求的渴望。
這又何嘗不是千萬人的寫照。他們揮灑汗水、凝聚智慧、彰顯擔當,拼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的生動圖景。
向新,為什么?
為何向新?這一問,直擊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透視一個國家興旺的動力。千千萬萬在時代大潮搏擊、在千行百業奮進的人們,以堅實篤定的行動詮釋著對這一最深沉民族稟賦的認同: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向新,為突破封鎖,爭一口氣。珠海一家打印機企業的2000多名工程師,死磕17年,畫了數千張圖紙、用了幾萬條測試條、寫了幾百萬行代碼,終于沖破了他國的專利壁壘,“全自主”得償所愿;坐落在清遠茶園旁的氣凝膠生產企業,日復一日地熬,難題一個一個地破,終于摸索出量產這種頂級隔熱新材料的技術路線,為當地捧回省級專利金獎,“打”下高高在上的價格,惠及更多行業;云浮一支研究團隊壯著膽與國際巨頭“掰手腕”,不怠慢每一道工序、不放過納米級的雜質,終于量產出國字號“工業大米”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大受電子設備廠商的歡迎。
向新,為沖破危機,搶得先機。拿了一手連年虧損的“牌”,韶關油茶種植企業的老總不拋棄不放棄,跑遍高校與科研院所,找到高質量提取“液體黃金”茶油的“魔法”,在石頭山上“榨”出了“致富油”;新能源汽車風靡,油不夠“香”了,茂名的老牌石化國企果斷“爆改”老、舊、小、散的生產設備,上線“減油增化”創新項目,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哪怕“又小又冷門”,總是“不被看好”,潮州一家食品企業獨愛鉆研“跳跳糖”生產工藝,使之更耐高溫、跳力更好,以過人的眼光、過硬的技術,在“冒險”中爭得七成國際市場占有率。
向新,為不負當下,擁抱未來。程序員“入局”家鄉汕頭明星產業玩具創意業后,施展一技之長讓機器人跳起了英歌舞,吹來了“AI 風”,為產業發展打開了新視野;河源的一片農場被院士選為試驗田,此后“鐵牛耕作、飛機施肥、北斗導航”,用不著“汗滴禾下土”,迎來好收成已然不是夢;東莞的打工妹“鉆”進印刷電路板(PCB)專業刀具制造領域,步履不停地創新,終于磨礪出比發絲還細的鉆針,不僅奪得了“單項冠軍”,還把公司做到上市,已成長為企業家的她將目光投向了更遠;在中山一家定制家具無人工廠,“勤快”的機器人轉眼間將設計圖紙變成現實,令人驚艷的“此處無人勝有人”為中國智造賦予了更多想象。
向新力,是人類的自驅力,是思想的爆發力,是時代的牽引力。
它是火,燃起內心的澎湃;它又似水,激蕩奔騰的未來!
向新,怎么做?
如何向新?這一問,那些已然感受到破陣的酣暢、突圍的快意的人們,給出了答案的“最大公約數”——是大膽假設、再小心求證,是參透本質、并瞻望趨勢,是勇敢顛覆、又篤定前行。
他們歷經千錘百煉,苦求更優解。種梅州柚的果農始終不信柚子的小果只有被丟棄的命運,三番五次向專家求教、四處尋訪適配技術,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終于提取出柚苷,讓小果有了“高身價”;汕尾一家顯示屏企業不甘于“屏屏無奇”,數十年如一日地“折騰”,從攻克指紋解鎖技術難關,到“煉成”高質量的車載屏薄膜減反技術,靠著做小屏幕成就了大事業;陽江一個實驗室的博士逼自己成為“社交牛人”,到當地刀剪企業尋課題、匯需求,歷經千錘百煉做出刀中的“三好鋼”,更利、更硬、更耐銹,一舉贏得市場;肇慶的一家企業看準了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背后的商機,做了70多組實驗,終于使鋰的回收率超95%,靠“回春”的本事,成為產業鏈的新起點。
他們無懼九死一生,勇闖無人區。工業無人機前景不明朗時,深圳一支團隊的負責人就咬牙賣掉在另一家企業的股份,將數億家當投給了“前途未卜”,在經歷“千難萬險”后,終于讓“龍魚”翱翔在“天空之城”、閃耀在“創新之都”;為造出高端內窺鏡民族品牌,佛山一家企業自斷代銷代工后路,背水一戰、自己“整活”,用11年填補國內空白,讓全國1000多家三甲醫院用上了國貨;在光學供應商寥寥無幾時,惠州一家電子企業始終相信市場上的“無”意味著無限可能,立志通過自主研發,將飛機的標配HUD(抬頭顯示)技術搬進汽車,期盼著駕駛員擁有目視前方即可掌握表盤信息的更優體驗,最終如愿以償;江門雙碳實驗室的專家不走尋常路,苦練用二氧化碳種養蔬菜水果的“絕技”,收獲了“省水省化肥、增產增質量”的成果,如愿“將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他們把握風口趨勢,“智”在向未來。踏著數字化、智慧化的浪潮,廣州給地鐵安上了“超級大腦”穗騰OS,大數據預測客流,精準化投放空車,智能化管理站點,助力流動的大灣區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心隨所愿;放歌海洋、逐夢深藍,一個個深海養殖平臺在湛江上線,養1.5萬尾魚兩個人就能搞定,“大塊頭”的大智慧使耕海牧漁不再鞭長莫及;為擔起重任、挑起大梁,揭陽的一個臨港產業園又在上新“巨無霸”龍門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新的機遇踏浪而來。
向新,是苦的,多少跌倒爬起,多少廢寢忘食;
向新,又是甜的,向前天寬地闊,回味甘之如飴;
向新,更是燃的,走過歲月漫長,依舊熱辣滾燙!
向新,真走心
潮流滾滾,時光日新。
在廣東大地邊走邊看、且行且思,奮斗者、拼搏者的豪情壯志動人心弦:“有痛點才有機會”“不自主創新就得永遠跟在別人后頭”“要想長青必須創新”……
應和著變局新局、危機先機,他們用心用情、向新向上的精神氣質始終如一:“非要突破自己不可”“必須比標準高才能成功”“再多的投入花在創新上都值得”……
這些話聲聲入耳、句句鏗鏘,讓人看到了實干者、創造者的舍我其誰、當仁不讓,讀懂了他們的不負熱愛、無愧時光,感佩于其眾志成城、同心同向。
這是廣東最新鮮的“實景畫”——
既有抱持初心,腳踏實地力求日有寸進,從平凡到非凡的故事;又有乘著風口,大刀闊斧力推產業騰飛,尋求不息動能的探索;更有在浪尖起舞,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革命、不斷顛覆、不斷超越,將想象變成現實,使奇跡得以實現的創造!
新的動能,正隨著更多的有“新”人,匯聚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研究前沿……強勁有力、熾烈澎湃;
新的廣東,正伴著嘹亮的走“新”曲,在希望的田野、廣闊的天空、湛藍的深海……蓬勃向上、精彩綻放。
走“新”的廣東,熱騰騰、步步高!
本文收錄于專輯#這,真走“新”#
撰文:曹斯
視頻:黃澤偉
海報:佘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