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降低核共振設備成本,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鄉鎮用得起、百姓看得上”成為可能……9月13日,上海陸家嘴,在2025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的“人工智能+半導體”企業路演上,民建會員、惠仁科技董事長王天峰推介一套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體磁共振解決方案。
9月13日,2025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在上海舉行。圖為主論壇現場。李騰飛攝當天,這間不大的分會場會議室擠進了兩百余人,有發布項目的企業團隊、來自全國的各類投資基金,還有參會的企業家嘉賓,大家都對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產業變革充滿興趣,不想錯過“抓住”未來的機遇。
自1999年以來,由民建中央主辦的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已經舉辦二十五屆,不僅成為中國風險投資業對話交流的平臺,更是洞察科創產業發展方向的窗口。
“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應用被認為是未來的投資熱點。”談及本屆論壇主題“新風投、新產業、新模式”,民建中央財政金融委員會副主任、之江創投研究院理事長胡敏翔對記者表示,與傳統風投偏重財務投資不同,新風投更緊密結合制造業和科技創新,促使兩者深度融合,有效支持早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近年來,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浙江科創產業發展迅速,胡敏翔表示,浙江的營商環境對風險投資非常友好,政府端引導基金通過社會資本聯動,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風投項目,豐富了科創產業業態,提升了抗風險能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硬科技領域已成為投資主流。”針對本屆論壇發布的《中國風險投資發展年度報告(2025)》,上海交大高金智庫副院長朱啟貴解讀時建議,未來還要進一步培育高質量投資主體,壯大“耐心資本”,提升行業專業化水平,暢通多元化的退出渠道。
“新”風投尋找“新”機遇。在本屆論壇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民建企業家代表、基金機構、學者500余人參會,他們在深入交流中不斷對接各行各業的信息。
剛剛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讓天津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民建天津市委會副主委、天津光明夢得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于靜表示,“峰會落地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三大合作平臺,為天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要乘勢而上,充分利用這些國家級平臺,吸引全球資本關注天津、投資天津。”
談到東北振興發展,黑龍江德瑞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耿文萃認為,黑龍江農業、裝備制造根基深厚,風險投資可投向智慧農業技術研發,同時扶持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中小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加速產業升級。
寧夏玖號中小企業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呂秋紅從事智能硬件產品開發行業,長期關注西部地區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她介紹,銀川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方案》近日獲批,被納入國家數字化轉型試點布局。按照方案,未來銀川市重點推動一批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工作,這也為風險投資帶來新機遇。
發揮經濟界別優勢,匯聚發展智慧。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提交《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被列為大會“一號提案”。二十多年來,民建智慧化為一份份提案、建言,一場場交流、路演,助推風險投資成為支持中國科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正如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秦博勇作主旨演講時所言,推動風險投資高質量發展,確保金融“活水”精準滋養科技創新之花,方能催生壯大科技創新企業群體,讓創新孵化項目真正成長為“明天的科技”和“后天的核心產業”,充分釋放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潛能,持續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國新聞》報記者李騰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