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憑什么造火箭?”近日,在“‘益企京彩’首都民營經濟政策宣講服務團海淀行”活動上,星河動力航天CEO劉百奇講述著民營企業逐夢商業航天的故事,吸引臺下企業代表的關注。與此同時,現場多臺攝像機對準講臺,實時直播,讓這場宣講觸達更多公眾。
在微博上,以“首都民營經濟政策宣講服務團”“益企京彩”為標簽的話題引發熱議。擁有600萬粉絲的軍事博主“一號哨位”分享的一條“熱知識”引來網友點贊:“航天企業不僅是國央企,還有民企,星河動力航天就是民營商業航天,簡單來講,就是用自主研發的火箭,像發快遞一樣將衛星送入太空。”
現場,首都民營經濟政策宣講服務團成員、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劉百奇作主題宣講。羅魯嶠攝。當天,劉百奇結合星河動力的創業實踐,系統解析了國家商業航天政策的應用之道。他介紹,“創業初期,有投資人問我,民營企業憑什么造火箭?我回答:國家有政策,北京有具體落地支持,我們有技術,市場有需求,為什么不行?”
近年來,一系列頂層設計與地方配套政策為商業航天鋪就成長基石,如何將政策用好用足?劉百奇分享體會:推進資質認證,積極申請研發支持,充分利用人才與金融政策,推動產業鏈協同,在政府搭建的交流平臺上主動發聲、建言獻策。
迄今,星河動力已成功完成20次火箭發射。成績背后,除了政策支持,離不開數智化推動。宣講中,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鮑磊分享了企業如何借助數智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正在為星河動力建設ERP與智能化系統,助力其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航天使命。
星河動力的發展離不開行業與政策的共振。如何讓政策的觸達面更廣,為更多企業發展“導航”?本次宣講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網絡平臺直播觀看量突破224萬人次,相關話題閱讀量超1215.4萬,互動近2萬條,繼5月20日“學習貫徹民營經濟促進法北京在行動”和6月27日“‘小微,您好’首都民營經濟政策宣講服務團昌平行”活動后,閱讀量和互動數再創新高。多位網絡大V作為宣講團的一員深度參與,擴大傳播聲量。
什么是未來產業,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何不同……聽罷北京市經信局現場“拆解”最新推出的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財經博主“玉名”在微博寫道:“未來產業是一種動態因素。如今的傳統行業曾是昨天的未來產業,持續培育與孵化能力才是經濟保持活力的關鍵。”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在宣講中明確區分了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政策“工具包”,包括原始創新聯合基金、高質量孵化器支持、“揭榜掛帥”機制等多項措施,部分已落地。健康博主“鉛醫薔薇”感慨:海淀政府服務務實高效,不僅講清產業方向和支持政策,就連補貼額度都一目了然。這種貼近企業的溝通,遠比簡單發文件更有實效。
宣講結束后,網絡博主們走進用友數智企業館和北京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鏡頭帶網友“參觀”創新產業一線。旅行博主“程詩然”發布的視頻收獲87.4萬播放量,網友們感慨,“海淀民企活力充沛”。
自5月20日啟動以來,“首都民營經濟政策宣講服務團”已走進經開區、昌平、海淀等多區,政策正通過更直觀的方式,被更多企業、公眾“看見”,并走進生產線、實驗室與創新場景之中。(《中國新聞》報 羅魯嶠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