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9月22日電 (記者 賈靖峰 張茜翼)2025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12月18日將實現全島封關運作。封關在即,海南自貿港吸引越來越多世界的目光。
在22日舉行的“活力中國調研行”海南主題采訪活動介紹會上,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斌說,目前,海南自貿港建設已進入成型起勢、即將全島封關運作的新階段。
圖為海口江東新區總部經濟區(生態CBD)建設正酣,現代化樓宇拔地而起。 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成何型?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總體方案發布5年來,海南自貿港建設已經推出了一批標志性、引領性創新舉措,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就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的“4、3、2、1”主要特點來看,“4”指的是,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四類要素進出更為便利。如今,80多個國家的人員可免簽入境海南,“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資金可在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間依法自由便利劃轉,數據出境實現負面清單管理。
“3”指的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大領域加快開放。海南自貿港已制定進口原輔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臺實施,推出22項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開放程度全國最高。
“2”指的是,企業和個人兩方面的稅收優惠力度持續加大。在海南自貿港,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稅率“雙15%”優惠政策已出臺,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島,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增加至每人每年10萬元。
“1”指的是,以海南自貿港法這一專門法律為基礎的法治保障不斷完善。海南通過法律形式明確自貿港各項制度安排,出臺40余項配套法規,有力保障了改革創新舉措落地實施。
這些政策制度的實施,推動海南自貿港開放發展蹄疾步穩、蓬勃興起,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也為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王斌指出,在這片熱土上,創新創業的活力奔涌而來,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澎湃強勁,森林綠與海洋藍交織成生態底色,人才興與企業旺共繪發展藍圖。
起何“勢”
對于海南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的“勢”,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王奉利認為,主要體現在5年來的成效和發展態勢:
一是開放力度越來越大。實際使用外資1025億元,年均增長14.6%;境外直接投資97.8億美元,年均增長97%;新設外資企業8098家,年均增長43.7%;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年均增長31.3%和32.3%,176個國家和地區在瓊投資,經濟外向度提高到35%。
圖為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6組衛星發射升空,完成第三次成功發射。 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二是產業體系越來越優。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這四大主導產業5年提高13.7個百分點,占全省GDP比重67%。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南繁種業產值突破18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成功建成,并具備高密度、多型號發射能力。
三是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空氣、河湖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一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59.6%,居全國第一。調解、仲裁、訴訟有機銜接的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建立,讓企業在海南投資前景可期。
四是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家門口上好學”“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正成為現實。
顯見,海南正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前沿、地區互利合作的新熱土、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為實現封關運作、擴大開放打下了堅實基礎。
何為“新階段”
2025年12月18日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新起點、新階段,向世界展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封關不是封島,而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王奉利稱,封關后將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加寬松的貿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和更加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海南自貿港與國際的聯系將更加便捷,有利于加快吸引全球優質要素集聚,促進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
王奉利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完善與高水平自貿港相適應的政策制度體系,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以深層次改革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封關運作平穩有序,努力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