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鹽城9月25日電(顧名篩)24日下午,由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鹽城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林業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蘇鹽城舉行。中外嘉賓圍繞“可持續發展的濱海——向海向新而行 筑夢藍色經濟”主題,共同探討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和海洋資源高水平保護利用舉措。
論壇現場。鹽城市委宣傳部 供圖2024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沈君總結回顧了“十四五”時期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圍繞貫徹落實“五個更加注重”重要原則,分享了推動“十五五”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江蘇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海岸線綿長,濕地資源豐富,濱海生態獨具魅力。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孫衛東說,江蘇以“江海聯動、陸海統籌”為路徑,奮力走好新時代向海圖強之路,2024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
據其介紹,江蘇船舶海工、海上風電、海洋石化等特色產業走在全國前列,涌現出全國首批綠電可溯源的產業園區、首艘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首套海上風電綜合探測平臺等創新成果。江蘇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35.9%。江蘇還與多國開展多領域務實合作,成功舉辦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全球濱海論壇等一系列重大國際會議,中歐綠色低碳、中哈物流基地、“一帶一路”陸海聯運等項目成為江蘇融入世界、共享發展的生動見證。
東盟生物多樣性中心前主任特蕾莎·蒙蒂塔·林在致辭中表示,要在發展藍色經濟的同時,不損害其所依賴的生態系統,就必須利用科學、技術和創新的力量——不是為了更多地索取,而是為了更好地管理。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長蔡鋒就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船集團首席專家、江蘇省政府參事顏開就深海技術應用,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李德海就海洋生物制藥產業展望,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翟亞軍就數智船廠建設及產業鏈協同發展等作專題報告。
高峰對話環節。鹽城市委宣傳部 供圖高峰對話環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雙建與相關涉海高校和企業家代表圍繞綠色低碳發展、人工智能AI+海洋、涉海政產學研金協同發展等議題展開對話。
論壇上,江蘇沿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有關涉海科創企業簽訂了投資協議。來自國際機構的學者和專家、自然資源部相關司局及涉海直屬單位負責同志、沿海省份海洋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及江蘇省內涉海相關部門和高校代表、海洋龍頭產業和新興領軍企業家代表共計150人參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