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嘉興9月28日電(黃彥君)9月27日,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建設迎來重大節點——由滬杭客專公司統籌管理,中鐵大橋院與中國鐵設聯合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全橋首孔80米預制混凝土箱梁,順利完成107-108#橋墩架設任務。
這一里程碑式突破,宣告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新階段,為后續工程推進奠定基礎。
80米跨度預制箱梁長78.2米、高5.4米,重2800噸,架設后的跨度將達到80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預制混凝土箱梁,刷新了全球建橋紀錄,被譽為新一代“世界梁王”。
9月27日下午3點3分“梁王”成功架設到橋墩上方。海鹽縣委宣傳部供圖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強潮急流、臺風襲擾、海床不穩,建橋條件極為復雜惡劣。其最大潮差達8.96米,最大流速達5.3m/s,全年六級風以上約180天,部分施工海域低潮水深不足2米,如何在海寬、風大、流急、水淺的杭州灣海域實現重達2800噸的巨型箱梁運輸和架設,是大橋建設面臨的巨大挑戰。
為確保架梁作業分毫不差,中鐵大橋局打造特型船舶——滿載排水量12200噸,最大起吊重量為3600噸的“天一號”運架一體船,量身打造實現了“取-運-架”全鏈條施工一體化。
“天一號”是國內首創單體船型結構、全電力推進的海上架梁施工專用起重船,最大起吊重量為3600噸,可獨立完成取梁、運梁和架梁工作。
為了按期優質完成梁體的取、運、架等施工任務,中鐵大橋局依托精準潮汐測算,“天一號”在低平潮取梁、漲潮期運輸、平潮期落梁,落梁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完成與潮汐賽跑的“精準手術”;同時,在“天一號”船體、臂架和吊具上布設85組智能傳感器,在海上指揮調度中心的監控大屏上,實時對船舶狀態、結構受力和變形、吊裝動作等10多類大數據進行秒級反饋和智能監控,實現架梁全過程風險管控。
中鐵大橋局項目經理蔣本俊表示,本次107-108#墩首孔箱梁成功架設,標志著大橋已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目前,大橋建設正按計劃穩步推進,預計2026年底將完成海中引橋主體工程,2027年底建成通車。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全長29.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為世界最長、標準最高的跨海高鐵橋。其建成通車后,將推動長三角地區路網結構更加完善,對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