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李棟)農業的產物一半在籽實,一半在秸稈。秸稈被稱為“另一半農業”,綜合利用開發其價值,任重道遠。1日,2024農業高質量發展暨秸稈新制造專題座談活動在京舉辦,與會嘉賓圍繞當前秸稈綜合利用情況,交流好經驗、好做法。
2024農業高質量發展暨秸稈新制造專題座談活動在京舉辦。主辦方供圖
農業農村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表示,要以農業新質生產力為指引,推進農業生物質利用。
余欣榮認為,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并以新質生產力為指引,通過出臺農業生物質發展規劃,推進農業生物質科技創新,加強農業生物質利用產業鏈的認知與整合,強化政策支持與國際合作等,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當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8%,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別為57.6%、20.7%、8.3%、0.7%和0.8%,“農用為主、五化并舉”的利用格局已經形成。
中糧生物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秸稈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希望通過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打贏“秸稈污染”防治戰、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綠色方案,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安徽豐原集團相關負責人建議,通過制定支持非糧生物材料產業發展政策,引導鄉鎮分布式秸稈制糖工廠建設,加快推進生物制造等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
與會嘉賓均認為,秸稈既是農業廢棄物,也是重要的農業資源,秸稈有效處理利用事關農業綠色發展、事關農村生態環境、事關農民切身利益,是“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作,在穩糧保供任務更重、綠色低碳要求更高的新形勢下,必須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此次活動由中國農村雜志社組織,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協助支持。來自秸稈綜合利用領域的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約40人參加座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