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底,遼寧省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789.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面對我省人口老齡化日趨嚴峻的形勢,5月29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針對全省老齡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詢問,十余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老齡事業發展中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省政府各部委予以了認真回復。
焦點一:居家養老模式創新
問題:我省在開展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如何以社區為中心,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容,切實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回復:省民政廳負責人表示,居家養老是當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上門服務或社區照料為主要形式,面向全體老年人的社會化養老服務形式。這種養老形式由于具有符合傳統觀念、不脫離居住社區、不改變老年人生活習慣和鄰里關系、方便子女探視等特點,深受老人們歡迎,目前有90%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
到2020年,全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到3000個左右,城市社區每萬人擁有養老服務設施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上。凡是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按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未達到規定要求的,要限期完善。
此外,省民政廳將發展居家網絡信息化服務,將老年服務站點、家政服務企業、120等資源整合納入統一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及時回應老年人求助、求醫等信息。充分發揮社區作用,支持社區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引入社會組織和家政、物業等企業,興辦或運營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項目,組織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發揮輻射作用。支持社區利用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場所,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
焦點二:“醫養結合”模式
問題:如何在養老機構中推進“醫養結合”模式,建立醫療準入制度,支持那些符合條件的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范圍,從而提高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
回復:省衛計委負責人表示,將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老年病院、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臨終關懷等機構。此外,增加老年病床位;根據目前疾病發生的變化,提倡單獨成立老年病譜科,專門培養老年病的專業人才;鼓勵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綠色診療通道,逐步實現老年人急性治療在醫療機構、康復治療回到養老機構的醫養雙向轉診服務。在社區方面,積極推進為轄區內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全面推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焦點三:養老服務業人員素質
問題:我省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養老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文化程度較低,專業技能不強,省政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都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今后還要出臺什么舉措?
回復: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首先,積極支持阜新、本溪、朝陽、葫蘆島這四個城市相關學校開設養老服務方面專業;其次在現有專業基礎上設立10個省級的與養老相關的重點專業,建20個養老服務相關的實習基地,設立10個省級精品高校,加強人才的培養;三是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的改革,本科教育、高職教育、中職教育要協同創新培養,提高學生能力,來適應事業發展需要。(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唐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