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個家庭的結構比喻成一個三角形,那么父親、母親、孩子分別就是三角形的三條邊,如果缺少一條邊,就必須有一個人承擔多一條邊的責任。在鳳崗鎮就有這樣一個單親家庭,父母早年離異,留下都患有疾病的母子相依為命,而承擔這個三角形兩條邊責任的,卻是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8歲小男孩——圓圓。
小小年紀包攬全部家務
圓圓目前讀小學三年級,父親和母親早年離婚,家里只有他和母親廖女士在一起生活。由于其母親受胃病、貧血、暈眩纏身,做飯、洗碗、掃地是他每天必做的家務。雖然只有8歲,但對這個單親家庭來說,圓圓發揮了“頂梁柱”的作用。
據鳳崗塘瀝村關工委主任黃德祥介紹,圓圓每天放學回家,不像很多孩子那樣可以盡情玩耍,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米淘洗干凈,放進電飯煲里煮。因為圓圓知道媽媽身體不是很好,他要盡最大努力幫媽媽做家務,左鄰右舍都認為他非常懂事。
“因為我患有胃病、貧血,又經常頭暈。家里的活都是他幫忙做的。”廖女士說,有時遇上自己頭暈起不了床,都是圓圓煮好飯才叫她起來,還把飯菜盛好端到她面前。吃完飯還搶著把碗筷洗好,才坐下來寫作業。
圓圓告訴記者,他媽媽最近一次胃病發作是在上個月,當時媽媽胃疼得沒法走路。他不知道怎么回事,有點驚慌失措,趕緊倒來溫開水給媽媽喝,等媽媽疼痛緩解后,就攙扶著媽媽去醫院就診。
每天撿瓶子賣錢買文具
據了解,每次廖女士要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只要圓圓放學在家,他都會扶著媽媽到醫院。圓圓的悉心照料,也讓媽媽倍感欣慰。
“幸虧有他,我病的時候他就煮飯、拖地做家務。”廖女士噙著眼淚告訴記者,每次她生病都是兒子陪著她去醫院,在醫院里跑前跑后,都是兒子在照顧她,“去看病打吊針,他都會倒來水端給我吃藥,其實他也是個身體不好的孩子,我看著都心疼。”
由于廖女士體弱多病,今年已56歲的她無法參加工作,整個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村里一年幾千元的分紅。除去其每個月看病的費用,幾千元的分紅已所剩無幾。
看到家庭的困境,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圓圓看到別人丟棄在路邊的瓶瓶罐罐,都會撿回家攢著拿去賣,賣回來的錢就成了他購買學習用品的經濟來源。
采訪中,圓圓貼在記者耳邊偷偷地說,他希望自己趕快長大,能夠為家里多分擔,“這樣我媽媽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文/記者董哲 通訊員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