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林·霍夫漢尼斯揚(亞美尼亞新聞社副總編輯):紀實短片《我的夢境之書》能夠榮獲第二屆國際傳播“絲路獎”最佳視頻獎,這份榮譽讓我們倍感振奮與榮幸。
對我們而言,這個獎項不僅是對作品藝術價值的肯定,更彰顯跨文明交流的深遠意義。創作中,我們以11歲亞美尼亞男孩在馬特納達蘭古代手稿寶庫發現中國文字為切入點,通過孩子的視角串聯起兩國文明的對話,希望以鮮活的故事讓更多人感知不同文明間的深厚紐帶,尤其讓年輕一代理解兩國間跨越時空的歷史文化聯系。
參與此次頒獎活動,我們深刻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促進了共建國家間的經貿合作,而且也在不斷加深不同文化背景間的交流互鑒。這既是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的延續,也為新時代人文交流注入了新活力。
未來,我們將帶著這份激勵繼續前行,探索更多講好文明互鑒故事的新形式,以藝術與媒體為橋梁,不斷深化亞美尼亞與中國的友誼。
迪娜·賈米勒(埃及國家電視臺二臺臺長):我很高興能夠參加202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該論壇為增進各國人民的對話與理解,提供了卓越的交流平臺。
絲綢之路從來不只是商品交換、貿易往來之路,更是傳播思想、知識與藝術的文明之路,它為不同民族搭建起長久聯結的紐帶。如今,我們以現代形式讓這條道路重煥生機,所延續的是開放合作的信念,所運用的是契合時代需求的新工具與新視野。
埃及致力于通過文化和旅游交流來搭建人文橋梁,包括埃及國家電視臺在內的媒體,通過制作彰顯文化多樣性、助力旅游業發展的節目,為推動這一愿景貢獻力量。我們深知,合作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應對時代挑戰的必然,這份榮譽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這份信念。
未來的美好圖景,唯有各國攜手合作才能實現。我們期待看到更多承載絲路精神的倡議與項目,以貼合時代需求、服務子孫后代的現代形式出現,讓這份跨越千年的文明紐帶持續傳承。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7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