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薛凌橋 鞏微微 刁煒 陳天浩 王昊)“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是派出維和軍事人員最多的國家,也是聯合國維和行動重要支持者之一。”近日,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在京舉辦,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讓-皮埃爾·拉克魯瓦(Jean-Pierre Lacroix)在論壇高端對話期間,稱贊了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做出的積極貢獻。
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聯合國維和行動開展77周年、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5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因此,聯合國在戰后及當下的重要作用成為了本屆北京香山論壇熱議的焦點之一。
對話伊始,談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國際社會應當如何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拉克魯瓦表示,二戰帶給各國的教訓和二戰的悲劇事件在某種程度上是已經被總結在《聯合國憲章》中。正如《聯合國憲章》所述,聯合國的主要目的,就是從根本上保護人類子孫后代免受戰爭帶來的影響。
“《聯合國憲章》是一部非常嚴謹的法律,它對于武力的使用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因為只有在自衛或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情況下,各國才可以開展武力行動,這也是《憲章》的關鍵條款。”拉克魯瓦說。
圖為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讓-皮埃爾·拉克魯瓦(Jean-Pierre Lacroix)在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高端對話期間接受媒體采訪。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誕生于二戰之后的聯合國,寄托著人類永不再戰的理想。面對當前全球各地沖突和危機不斷的局面,拉克魯瓦呼吁各國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我們生活在一個沖突越來越多的世界中,而且沖突的性質也在演變。造成沖突的因素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氣候變化、跨國犯罪活動、全球恐怖主義以及數字技術等等。”拉克魯瓦說。
對此,他進一步強調,國際社會需要集聚共同力量,分析應對人類當前面臨的關鍵挑戰。國際社會需要清楚了解沖突的演變過程以及背后的關鍵驅動因素。
他指出,各國應該認識到,解決沖突的唯一途徑就是采取集體行動。而這正是聯合國的意義所在。聯合國是一個多邊集體行動的組織,這一性質非常重要。
圖為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期間展出的聯合國國際維和行動相關介紹信息一角。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談及中國維和力量對聯合國維和行動帶來的積極影響,拉克魯瓦表示,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出兵國和出資國之一,中國維和人員為聯合國維和行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以中國協助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成立聯合國維和人員安全之友小組為例,拉克魯瓦指出,聯合國正在實施的各項行動得到了中國的大力支持。因此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效果得以提升。
他還觀察到,除傳統維和角色外,來自中國的維和人員目前還在更進一步推動維和行動。
“來自中國的工兵會提供基礎設施方面的援助,不僅幫助維和人員完成他們的工作,也幫助當地社區改善當地的道路和橋梁,實現發展。”他稱贊道。
此外,拉克魯瓦指出,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了大量培訓課程和培訓模塊。在他看來,針對聯合國維和人員開展的培訓非常重要。在快速變化的國際環境下,維和人員掌握的技能應當是不斷更新的。
為進一步加強闡述聯合國多邊主義性質,拉克魯瓦點明,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中,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多邊主義。
他也對近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的觀點表示認同。2025年9月1日,古特雷斯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表示,歡迎中國宣布的全球治理倡議。該倡議以多邊主義為基礎,強調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重要性。
“我認為聯合國各個倡議之間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兼容性,這與全球治理倡議的理念也是一致的。”拉克魯瓦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