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稱,2025年1月希臘持續30多天的地震活動,可能源于圣托里尼火山和科隆博火山共享的一個巖漿房。這一發現基于數月對地面隆起測量的衛星數據,對未來自然災害監測或有重要意義。
該論文介紹,2025年初圣托里尼島連發地震后,希臘當局宣布了緊急狀態,但此后關于此次地質活動是否與火山活動有關,一直存在爭議。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德國亥姆霍茲協會地球科學中心Marius P. Isken、亥姆霍茲基爾海洋研究中心Jens Karstens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地震活動,他們結合從數月前到2025年連續地震期間圣托里尼和周圍區域的地形變形數據,發現相距7公里遠、位于水下的圣托里尼和科隆博可能有同一個巖漿供應源,在火山活動高峰期可能發生巖漿爭奪。
具體而言,監測的變形數據表明,當圣托里尼的巖漿房充盈時,科隆博的巖漿房就會縮小。研究人員推測,自2024年7月起至2025年1月地震發生期間,圣托里尼的巖漿房在3.8公里深處持續膨脹。1月27日后,他們觀察到巖漿從科隆博下方7.6公里處轉移到圣托里尼,這可能導致了連續地震。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夏威夷、冰島和堪察加半島的火山也可能存在這樣的共享巖漿機制,因此,有必要檢測這類復雜巖漿輸送機制,以預測未來的自然災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