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9日訊(記者鄭偉)江綿鄉,位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巴青縣東部。“江綿”藏語意為“鳥類集聚”,該地區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和草原資源,紅色文化和宗教文化深厚,自然環境優美,靜謐美麗的滿措湖吸引著人們前往。正所謂“吉地那曲、多彩巴青、物華天寶、福地江綿”。
江綿鄉現轄16個行政村,有居民1134戶,合計7577人,包括藏、漢、回、珞巴、門巴等少數民族。自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江綿鄉黨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黨建+創建”為原則,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作為重中之重。
江綿鄉黨委書記孫明明表示,近年來,江綿鄉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的創建工作,深度挖掘紅色文旅資源,充分發揮“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和“紅色記憶”展覽室的作用,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不斷推進江綿民族團結高質量發展。
28日上午,“石榴花開籽籽同心”網絡主題活動(西藏站)采訪團來到江綿鄉,對“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和“紅色記憶”展覽室作探訪——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宣傳牌。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就在扎西達杰的家中,是由扎西達杰自發創建并免費對外開放,凝結他與父親兩代人的努力。該紀念館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共設近代史展覽室、毛主席紀念館、愛國主義展覽室、民族傳統工藝品展覽室、傳統文化展覽室等五個展廳。館內現有收藏物品1000余件,其中毛主席紀念物品300余件,其他革命領袖紀念物品80余件;革命時期生產生活紀念物品60余件;土地改革時期紀念物品 20余件;西藏牧區傳統生活用品500余件;其他類物品 90余件。
2020年9月,“記憶里的珍珠”成為“巴青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范點”;2023年 9月被評為“那曲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教育基地”。扎西達杰也先后于2021年和2023年,榮獲巴青縣“最美退伍軍人”和“那曲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的稱號。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創辦人扎西達杰。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內景·部分藏書。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扎西達杰介紹藏書。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兒童在“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內景·部分藏品。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毛主席紀念館內景。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毛主席紀念館內景。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毛主席紀念館內景。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創辦人扎西達杰所獲榮譽證書。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內景·藏式廚具。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內景·藏式碗具。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內景·飾品。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記憶里的珍珠”紅色收藏紀念館內景·馬具用品。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
▲“紅色記憶”展覽室外景。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的創辦人薩措是一位從民主改革走過來的老人,他和他的家庭親身經歷了民主改革前后西藏的巨變。1960年,薩措的父親拉達為了表達對黨和國家的敬愛與感恩之心,開始收集與毛主席和紅色文化相關的資料、物件。拉達去世后,薩措繼承了父親遺愿,更是在家中專設房間用作收藏展覽室,即“紅色記憶”展覽室。
2018薩措被評為“巴青縣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2019年,薩措一家榮獲“那曲市文明家庭”,同年“紅色記憶”展覽室獲評“巴青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又被評為“西藏巴青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
▲“紅色記憶”展覽室創辦人薩措。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內景·毛主席相片墻。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內景·毛主席相片墻。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內景·活動照片與宣傳手冊。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內景·部分藏書。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內景·榮譽證書。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紅色記憶”展覽室外的國旗。中國網記者鄭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