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李純)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19日落下帷幕,來自100余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1800多名嘉賓參加了這場主題為“共護國際秩序、共促和平發展”的多邊論壇。
從三個代表不同時間維度的關鍵詞觀察,本屆論壇從正確歷史觀出發,聚焦當前國際安全熱點,致力于開創共享和平的未來。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在18日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在主旨發言中指出,在銘記歷史、共創未來的重要時刻,我們要秉持正確二戰史觀,堅定捍衛歷史正義,凝聚最廣泛共識。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時代意義”“戰爭記憶與當代和平”……從相關議題設置可以看出,“銘記”是本屆北京香山論壇的第一個關鍵詞。
論壇期間參加訪談時,國際軍事歷史委員會主席哈羅德·拉夫談到了九三閱兵。他認為,這場閱兵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提醒國際社會,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烏拉圭國防部長拉索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銘記歷史是一種學習。客觀敘述史實,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下一代,可以“讓我們避免重蹈覆轍、犯相同的錯誤”。
只有銘記歷史,才能珍惜當下。在當前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下,國際社會對和平、穩定的追求更具現實意義,也將對安全熱點問題的關注投射到了本屆論壇上。
比如,馬來西亞防長諾丁就怎樣和平解決海洋權益爭端提出看法,德國參會代表與臺上嘉賓就烏克蘭危機問題你來我往、快問快答。
再如,談及大國之間和平共處,美國前助理防長幫辦施燦德與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同臺對話。吳心伯指出,“最重要的不是說什么,而是做什么”。
論壇期間,一些地區沖突的相關方共處一室,觀點上的矛盾并沒有減弱溝通交流的意愿,唇槍舌劍更顯對安全、穩定、發展的共同期盼。由此觀之,“包容”是本屆論壇的第二個關鍵詞。
國防大學教授張弛表示,本屆北京香山論壇更具開放性、包容性、代表性,“特別是把沖突地區國家的代表也請來同臺發言,共同研討交流,這是非常難得的,進一步體現了北京香山論壇的開放包容理念”。
關注當前熱點的同時,本屆論壇也設置了戰爭形態演變、軍備控制發展等相關議題,將目光投向未來可能出現安全挑戰的領域。“展望”是本屆論壇的第三個關鍵詞。
介紹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情況時,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中心副主任龔國曦特別提到,要將無人機等新域新質力量投入維和任務,進一步提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能力。
談及新興技術治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講席教授蘭普羅斯·斯特吉烏拉斯指出,要建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并將各個國家、社會組織和群體納入進來,“這是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礎”。
張弛說,當前國際形勢愈加變亂交織,熱點問題引起廣泛討論。大家愿意坐下來,敞開心扉地同臺交流。“只有面對面交流對話,我們才能為未來共同尋找問題解決之道奠定良好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