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高清揚、薄晨棣)今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推進國際商事法庭高質量發展 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服務保障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了五個方面十五條意見。
最高法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王淑梅介紹,截至今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共受理國際商事案件44件、審結37件,當事人涉及21個國家和地區,標的額總計128億元人民幣。截至今年8月底,各地方法院國際商事法庭自設立以來共受理各類涉外民商事、仲裁司法審查等案件16687件,審結15014件,為中外當事人提供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紛服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海外利益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意見》聚焦如何切實破解制約國際商事審判質效提升的難題及痛點,從優化涉外商事案件管轄機制、完善案件管理機制、健全訴訟便利機制、健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適用機制、完善域外法查明機制、創新法庭運行機制六個方面規定了具體的創新舉措。
《意見》深入推進多元解紛,明確完善與相關機構和組織的對接機制,搭建區域性國際商事多元解紛平臺,充分發揮調解在化解國際商事爭議中的重要作用;發揮“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平臺作用,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施行臨時仲裁制度等。
目前,國際商事審判在多元解紛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未來將如何具體落實這些新舉措?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國際商事法庭協調指導辦公室主任龍飛在回答人民網提問時表示,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充分總結國際商事審判多元解紛經驗,形成了訴訟與調解、仲裁相互協調、有機銜接、優勢互補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新機制。
在支持和監督仲裁發展方面,2024年,中國法院共審結商事仲裁司法審查案件1.8萬件,同比增長11.7%,仲裁裁決撤銷率不到2%,全年沒有裁定拒絕承認外國仲裁裁決的案件。
龍飛介紹,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是最高法構建的融合式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的一個重大制度創新。為充分發揮國際商事專家委員的作用,《意見》提出,專家委員可以接受最高法國際商事法庭及地方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的委托,對案件審理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出具專家意見,協助國際商事法庭公正、高效地作出裁判。
下一步,最高法將加強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建設,完善專家委員開展國際商事糾紛調解、協助查明域外法律、參與司法政策研討、提供法律咨詢意見、協同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等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