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夜沒有聽到商場噪聲,終于能睡個踏實覺了!”在福建福州市倉山區,紅星國際晶品小區居民林強滿意地說。
“愛琴海購物中心晚上噪聲很大,居民經常被吵醒!”“愛琴海購物中心餐飲營業時間晚,嚴重影響休息!”前段時間,很多居民不勝其擾,紛紛撥打12345熱線電話投訴。
接到投訴后,福州市倉山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董國剛隨即趕赴現場處置。“前后跑了一個多月,總算確定了噪聲源頭。”董國剛說,排查發現,一些餐廳晚上10點才結束營業,樓頂油煙凈化設備需要不停工作,“我們和購物中心物業一起想辦法,最終采取設備外圍加裝隔音板、出風口安裝消音設備的方式圓滿解決。”
噪聲污染是環境領域集中投訴的熱點之一。自2021年起,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會同公安、住建、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開展“靜夜守護”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建筑施工、社會生活、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夜間噪聲擾民問題。經過持續治理,各渠道噪聲投訴量較整治前下降約30%,監管機制初步實現常態長效。
因四周毗鄰居民區,福建廈門市思明區某安置房項目建筑施工噪聲擾民問題較突出。廈門市城管執法局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簽訂責任書,建立噪聲防控“四方責任”機制。之后,城管、住建、生態環境等部門多次對該工地開展聯合督導,推動噪聲擾民問題整改、化解。
廈門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史寧軍介紹,該局牽頭成立執法部門、建設工地、街道社區參與的共建領導小組,協商解決噪聲、粉塵擾民問題100余個。“城管部門還為我們提供噪聲在線監測培訓指導、點位查勘、數據校核等技術服務,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該項目承包企業相關負責人說。通過聯合整治,該項目噪聲投訴量大幅下降。
針對噪聲問題點多面廣、情形多樣的復雜性,福建實施“輕微問題勸導整改、突出違法剛性懲戒”機制,處理解決不搞“一刀切”。2021年以來,累計口頭勸導和責令整改12.7萬次,行政處罰1.3萬次,公開曝光典型案例200余起,200余家企業納入信用監管,實現“執法有力度,治理有溫度”。
廣場舞是不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但因此引發的糾紛也不少。怎樣讓舞者跳得盡興,又不打擾周邊居民?
福建龍巖市武平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人員深入調研,精準定位了28處廣場舞熱門場地。不罰款、不驅趕,城管隊員先和領舞的阿姨大叔們聊家常,記錄活動時間、人數,科學規劃“健身課表”;然后告知管理規章,活動限于早上6點半至晚上9點,保證活動不擾民;最后遞上《廣場舞溫馨公約》:60分貝是“白天快樂線”、50分貝是“夜晚溫柔線”——這個標準成了武平廣場舞參與者的一致共識。
噪聲具有瞬時性,導致執法人員難以及時固定證據,不可避免面臨“取證難”。為破解這一問題,福建編制《重點領域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管理工作指南》,目前已初步建成噪聲監測網絡。全省布設工業企業、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點位各10318個、2018個、570個;住建、交通等部門在敏感點位建設聲屏障2萬多米;公安部門試點安裝“聲吶雷達”設備17套,自動抓拍違禁鳴笛車輛。
“噪聲污染是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到群眾切身利益。”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許碧瑞表示,將推動城市夜間噪聲污染聯合防治常態化、制度化、成果化,構建起協同高效的噪聲污染治理工作格局,持續改善城市夜間聲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