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鑫
?近日,鎮安縣月河鎮西川“稻油”農旅融合產業園水稻長勢良好、顆粒飽滿,將馬上進入收獲期。據了解,西川村今年種植水稻230多畝,預計平均畝產800公斤。(本報通訊員 倪方海 攝)
△日前,商南縣富水鎮的獼猴桃迎來采摘期。圖為9月17日,王家莊村的種植基地內,村民正在分揀獼猴桃。
△9月16日,洛南縣四皓街道連河村瓜果種植采摘基地內,圣女果藤蔓上綴滿了果實,技術員羅鵬在查看圣女果長勢。
?9月14日,商州區牧護關鎮泉源村80畝冬瓜基地一派豐收景象。據測算,該基地今年冬瓜畝產突破1萬公斤,為種植戶帶來滿滿收益。
△近日,商州區沙河子鎮綠豐葡萄家庭農場的21畝葡萄相繼成熟,5個不同品種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采摘購買。
△9月13日,秋陽正好,商州區楊斜鎮松云社區的居民紛紛在自家院中晾曬玉米,金黃的玉米裝點庭院,盡顯豐收好光景。
△9月6日,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木耳種植基地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畫卷。
金秋時節,商洛大地被收獲的喜悅層層包裹,目之所及,皆是碩果累累、人聲鼎沸的忙碌圖景,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豐收的故事。
在商州區楊斜鎮農家屋檐下,高高掛起的玉米棒子組成了金色的簾幕,金燦燦的顆粒飽滿緊實,在秋風中既裝點了庭院,更寄托著吉祥如意的期盼。在牧護關鎮的田間,碩大的冬瓜如同一個個憨態可掬的“小胖墩”,裹著白霜的外皮泛著瓷實的光澤,個個膘肥肉厚,整齊地排成隊伍,仿佛在等候人們的“檢閱”,透著滿滿的踏實感。沙河子鎮中坪村的葡萄園里更是熱鬧,色澤誘人的葡萄一串串掛滿藤蔓,陽光灑下時,果實晶瑩剔透,輕輕一碰,仿佛能溢出清甜的汁水。
在洛南縣四皓街道連河村的瓜果種植采摘基地,圣女果藤蔓上,鮮紅的果實像一串串迷你燈籠,讓人垂涎欲滴。在景村鎮盛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紅仁核桃種植園內,藏在碧綠樸質外殼下的核桃,褪去外皮后露出堅硬果殼,敲開便是鮮美的果仁,飽含豐富營養。在柞水縣下梁鎮的木耳基地中,肥厚的黑木耳、珍稀的金木耳從菌袋中蓬勃而出,成為農戶增收的“致富耳”。商南縣富水鎮的獼猴桃也迎來采摘期,毛茸茸的果實擠擠挨挨,一片豐收景象。
養殖園區內同樣一派興旺景象。衛洛乳業3000頭奶牛生態循環示范園里,奶牛悠閑踱步;商南縣20萬只蛋雞產業園中,新鮮禽蛋源源不斷產出,上半年3.43萬噸的禽蛋產量較去年增長4.9%。池塘里,魚兒歡快游動,“秦嶺冷泉魚”這一新晉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正為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帶動全市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81.62%。
今年以來,我市農業部門圍繞建設特色農業強市目標,以“做精一產、做強二產、三產融合”為路徑,全力抓好食用菌、生豬、家禽、茶葉等特色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建設,如今已迎來豐碩成果,各類農產品產量再創新高:上半年,全市栽培食用菌3.8億袋、鮮品產量29.5萬噸;干毛茶產量8600噸、供港蔬菜產量30.5萬噸,本地種植蔬菜15.3萬畝、發展水果5.44萬畝、中藥材產量4.08萬噸;畜禽水產養殖同樣亮眼,家禽存欄749萬只,水產品產量1.01萬噸。
豐收背后,是政策與科技的有力支撐。我市出臺多項政策文件,謀劃實施20.1億元農業產業融合項目,新建36處地栽木耳基地,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40多場宣傳指導,發布5項地方技術規范,用科技護航豐收。
產銷銜接同樣順暢,商洛好物正加速走出秦嶺:西安的鄉村振興土特產展銷中心內,43類優質農產品成功入駐;南京的“商洛山珍專營店”與“柞水木耳號”地鐵專列,讓特色農產品觸達更廣闊市場,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加工車間,人們在繁忙的勞作中都帶著喜悅,用歡快的笑聲描繪出金秋動人的豐收畫卷。從糧食滿倉到特色興旺,從品牌提質到產銷暢通,商洛正以實干筆觸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續寫著新的豐收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