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2日電 國新辦22日下午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成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金融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體制改革全面深化,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我國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機構、市場、產品體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務的質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有序化解,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近470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債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外匯儲備規模連續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廣覆蓋、安全高效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移動支付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第一,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領導體制、金融監管體制等進行了一系列重塑性改革。設立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對標金融強國應當具備的六個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加快構建現代金融體系,著力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大幅提升。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實施和傳導更為有效,助力“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順利完成。與此同時,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強度和水平,滿足科技型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融資需求。“十四五”時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普惠小微、綠色貸款年均增速超過20%。
第三,金融業改革開放持續推進。持續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多層次金融市場,優化金融結構。穩步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在國際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參與度、影響力、話語權顯著提高。
第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按照中央部署,有序處置金融領域一批突出風險點,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風險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外溢和沖擊,有力保護廣大儲戶、中小投資者利益。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金融機構整體健康,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貫徹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高標準謀劃“十五五”金融事業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