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22日電(奚金燕 張保 周蕊)9月22日,杭州亞運會重要配套工程——合杭高鐵湖杭段迎來開通運營三周年。這條全長13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開通運營三年來,累計運送旅客超2100萬人次,其中,2025年暑運期間,合杭高鐵湖杭段累計發送旅客314.9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長149%,這項數據創造了線路開通運營以來的新紀錄,也成為這條鐵路三年發展歷程的最佳注腳。
高鐵列車從杭州西站駛出。湖杭鐵路 供圖“黃金通道”激活區域經濟新引擎
鐵路不僅是一條交通線,更是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高效循環的“黃金通道”。合杭高鐵湖杭段作為長三角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串聯起了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湖州西塞科學谷等多個科創平臺,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杭州,杭州西站所在的杭州云城地處城西科創大走廊腹地,聚焦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杭州科創CBD。其中,杭州西站樞紐猶如“心臟”,借助高鐵、地鐵、快速路網“穿針引線”,激蕩發展新動能。
針對電力巡檢、地下管廊等復雜場景,今年位于杭州云城的浙江飛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智科技”)團隊攻克“無GPS無光源環境自主飛行”核心技術。
“就像武俠小說里的聽風辨位,我們通過智能感知與集群協同算法,讓設備在漆黑環境中仍能精準識別毫米級故障。”飛智科技負責人錢銘介紹。
“飛智科技的技術研發在云城,成果產業化應用、規模化生產在德清,園區距離高鐵站就10多分鐘,從云城開車也只需要40多分鐘,協調管理非常方便。”錢銘表示,飛智科技扎根云城,依托城西科創大走廊,輻射長三角、走向全國。
這樣的“跨城發展”場景,在合杭高鐵湖杭段沿線已成為常態。通車三年來,這條高鐵的“流量效應”持續釋放。杭州西站自開通運營以來,列車運行對數由最初的19對增加至今年“7·1”列車運行圖的129.5對,增幅近6倍。龐大的客流背后,是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的加速流動。
民眾在杭州西站乘車。湖杭鐵路 供圖“科創走廊”重塑區域發展新版圖
如今,沿著合杭高鐵湖杭段,一條“高鐵科創走廊”已雛形初現。地處余杭的云城以杭州西站科創CBD為核心,聚焦財資科技、空間計算等前沿領域,打造“站城融合”的未來城市樣本;德清構建“一城兩圈”創新平臺體系,成為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湖州莫干山高新區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距離湖州站10分鐘車程的西塞科學谷,越來越多的新思路在科學谷形成先進技術,迭代新產品,成為湖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創新引擎。
“高鐵讓我們與杭州未來科技城的‘創新距離’縮短到‘一杯咖啡的時間’,研發在杭州、轉化在湖州的‘雙城模式’已成為常態。”湖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位于西塞科學谷的浙大湖州研究院,近年來圍繞“智能+”機器人核心領域,聚焦關鍵技術攻堅,錨定智能物流裝備、仿生機器人兩大新興產業推進創新研究和產學研融合。
“每周我們都有工程師乘坐高鐵往返湖州和杭州,單程僅需20多分鐘,真正實現了同城化效應。”位于南太湖產業園的湖州運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金偉介紹,作為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分析儀器與智能系統研究中心孵化的企業,企業很多員工杭州、湖州兩地跑,交通便利、營商環境的持續提升,也讓企業快速發展,目前,企業已與湖州等地多家半導體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
“高鐵縮短的不僅是時空距離,更是創新要素的流動半徑。”浙江交通集團湖杭鐵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全尚水表示,從“交通線”升級為“創新鏈”,合杭高鐵湖杭段串聯起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嘉興G60科創走廊、寧波甬江科創區,推動長三角創新共同體加速成型。
“軌道上的長三角”加速駛來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關鍵基礎設施,合杭高鐵湖杭段有效提升了杭州樞紐的客站能力和路網運輸機動性。杭州西站作為線路的重要節點,極大地提升了杭州鐵路樞紐的綜合運輸能力,完善了杭州的交通網絡布局。
從杭州西站出發,可快速實現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高效聯通。杭州西站與杭州東站、杭州南站、杭州站共同構成了杭州“東西南北”全方位的鐵路樞紐格局,進一步強化了杭州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鐵路所高級經濟師徐弘表示,合杭高鐵湖杭段是優化杭州鐵路樞紐客站與過江通道布局,提升樞紐地位與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它與杭黃、滬蘇湖、杭衢鐵路等共同構成了滬昆通道浙江段重要的輔助通道,提高了路網整體效益和效率。
未來,隨著杭衢高鐵即將通車,以及溫福、滬乍杭高鐵陸續開工,杭州西站將銜接多條干線,成為關鍵樞紐。這不僅會顯著提升杭州在長三角和全國鐵路網中的戰略地位,也將推動長三角高鐵網絡向更密集、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邁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