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工信部《“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活動實施方案》要求,促進上海市工業母機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深度融合與發展,9月23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開展首日,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牽頭、上海電氣集團主辦的2025“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活動(上海站)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成功舉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郝立順,上海電氣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朱兆開出席并致辭。
圖為開幕式活動現場此次活動共發布100項需求清單與200項供給清單,涵蓋航空、航天、航發、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等多場景領域,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上海機床廠有限公司、寶鋼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二家上下游企業代表現場簽約,建立上下游企業長期合作機制。本次活動共促成合作項目超80余項,簽約金額超30億元,以此促進工業母機供需兩側對接,優化產業生態。
張英指出,工業母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和制高點,上海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通過“三項強化”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母機產業高地。即強化產業創新質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格局,實施“工業母機+”專項行動,加快標志性產品攻關突破;強化“AI+”融合賦能,搶抓智能化發展機遇,支持智能數控機床研發應用;強化產業生態構建,加大首臺套應用推廣支持,完善中試驗證平臺體系,聯合高校、企業聯合培育復合型人才,支持設立CVC等產業發展基金。上海將加快發展工業母機產業,推動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搶占產業競爭新優勢。
郝立順強調,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工業母機行業頂層設計,積極推進專項接續,進一步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和機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強化產業基礎,培育優質企業和產業集群,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工業母機行業高質量發展。
朱兆開表示,上海電氣將持續踐行本次活動宗旨,繼續發揮“主機企業+應用場景”的優勢,把智能技術與工業母機深度融合作為主攻方向,努力構筑暢通穩定的產業鏈,為上海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展現國企擔當,貢獻國企力量。
寶山區工業母機基地發布活動上發布了《上海市工業母機產業能力手冊》,系統梳理了產業技術圖譜與核心優勢,展現上海市工業母機產業蓬勃力量,引導用戶積極應用。此外,還正式發布了寶山區工業母機基地,為打造閔行、寶山南北兩大工業基地注入強大動力,推動上海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同期,“AI+工業母機”產融生態聯合體宣告成立,加速智能技術融合應用,推出具有工業母機產業特色的“產業+科技+金融”的定制化、個性化產品,提升以工業母機為代表的國家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AI+工業母機”產融生態聯合體成立本次活動共邀請工信部、上海市政府、相關區政府負責人、工業母機產學研用相關單位專家、頭部企業、科創平臺、投資機構等單位300余人參加,推動產學研用深度協同、互利共贏的良好格局。活動上,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愛國,通用技術集團總工程師、機床公司董事長周舟,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候正全分別以《工業母機新時代內涵與創新要求》《聚焦關鍵領域需求精準服務國家戰略》《破局攻堅,信心滿懷——國產工業母機與航天裝備協同發展》發表主題演講,共同探討工業母機與重點行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及其發展前景,共同繪就工業母機行業更加繁榮美好的藍圖。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也是我國工業母機行業的領軍企業,上海電氣已形成了覆蓋中大型磨床、專用磨床及關鍵功能部件的全鏈條研發能力,著力突破工業母機領域的關鍵技術,在國產化替代、中高端市場拓展等領域積累了顯著優勢。在數控復合磨床方面,突破了復合磨削中心總體構型設計、B軸精密分度與高精度重復定位、整機熱穩定性設計與熱變形均衡等關鍵技術;高速高效外圓磨床方面,自主研發了磨削軟件,滿足多種磨削應用,以及模塊化設計、高精度、高穩定性要求;數控軋輥磨床針對進給系統、主軸系統、在線測量等關鍵部件進行技術研究,提升現有結構的性能,優化關鍵功能,提升機床加工效率。當前,上海電氣正緊跟“AI+”趨勢,推出智能機床加工解決方案,融合具身智能體等前沿技術,有效提升加工效率,為高端制造領域提供具備自主感知、智能決策能力的加工新范式。此外,上海電氣持續整合優勢資源,著力打造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目前已構建包括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超精密磨削聯合實驗室在內的多層次技術創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