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百色9月24日電 廣西百色——這片鐫刻紅色基因的熱土,左手緊握革命老區的精神血脈,右手托舉綠水青山的生態高峰。在這里,壯、瑤、苗、彝的多彩民族風情架起橋梁,把厚重的歷史底蘊轉化為年輕的流量動能。
9月,中共百色市委宣傳部以“百色美 跟我游”為主題,進行為期五天的“文化旅游”創意采訪采風活動。
通過線路游覽、深度講解、景區聯動,百色的老區山水與文旅市場實現“雙向奔赴”。這座因1929年百色起義而載入中國革命史冊的城市,如今正以“千姿百色”的全新形象迎接八方來客。
百色起義紀念園。走進百色,點燃紅色初心。
百色市,因1929年12月11日的百色起義而名垂青史,也讓紅色成為這座城市最鮮亮的底色。采訪團走進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百色起義紀念館等紅色地標,回望崢嶸歲月,體悟革命精神。
根植深厚的紅色文化,百色起義紀念館精心打造了紅色情景劇《馬列之光》及舞臺情景劇《右江潮》,既嵌入展線成為觀眾沉浸式參觀的一部分,也正探索固定檔期、長期駐演的常態化機制。這些創新形式大大增強了展覽互動性,讓紅色文化以更年輕化的方式深入人心。
百色凌云縣浩坤湖。浩坤湖“景村共建”,鄉村振興見實效。
浩坤湖位于百色凌云縣,湖面面積約為20平方千米,是該縣最大的水域。
曾經的浩坤湖交通閉塞、十分貧瘠。2015年,浩坤村借助浩坤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契機,依托其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開始探索多種增收模式,包括資源租賃、門票分紅、景區就業、民宿經營、便民商店和特色產品銷售等,逐步走上了農業、文化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新路。
為了支持浩坤湖的建設發展,凌云縣政府投入了8.9億元資金,用于改善浩坤湖的基礎設施。如今,這座曾經“掛在山腰”的水庫,正通過“景村共建”等多種營收模式,直接增加村民收入。
百色樂業縣大石圍天坑。大石圍天坑群,地質奇觀撬動新業態。
位于百色樂業縣的大石圍天坑群,被地質專家稱為“世界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巖溶勝地”。這里的大石深度達613米,容積約8000萬立方米,堪稱地質奇觀。每當云海翻涌,游人仿佛置身云間,感受天地之間的壯闊與神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心生敬畏。基于此,景區還推出“云海天舟”玻璃觀景平臺與“天坑速降”項目,引發海內外眾多游客關注于參與。站在透明的玻璃棧道上,天坑底部的原始森林一覽無余,可讓游客產生在空中漫步的錯覺。
百色德保縣吉星巖。吉星巖洞,科技賦能地下奇觀。
位于百色德保縣的吉星巖,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走進吉星巖,就像推開了一扇通往地下的門。游客步入其中,18℃的恒溫立刻把暑氣關在門外。
在這里,鐘乳石垂掛成林、形態各異,已開發的游覽線路長2公里。為了給予顧客更好的游覽體驗,景區引入全息投影與聲光電互動,打造“地下藝術宮殿”。新的燈光設計不僅注重保護溶洞原生環境,還運用了更豐富的色彩和角度,使鐘乳石、石幔、石瀑等地質奇觀更具視覺沖擊力和藝術美感。
“紅色是根,綠色是脈,多彩民族是魂。”百色市將持續擦亮“英雄紅”“生態綠”“民族彩”三張名片,加快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