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王逸飛 攝
中新網杭州9月26日電(記者 王逸飛)浙江民營經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重要貢獻,在推動創新浙江建設中作出重要貢獻,在推動對外開放提升中作出重要貢獻,在推動共同富裕示范中作出重要貢獻……在26日于杭州舉行的“浙江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曙明用四個“重要貢獻”,闡述“十四五”期間該省民營經濟發揮的作用。
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大省。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該省有107家企業上榜,數量連續27年位居全國首位。長期以來,浙江也將民營經濟作為自身的最大特色、最大資源和最大優勢。
“2025年上半年,浙江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7%以上的生產總值、7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進出口、85%以上的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貢獻高于‘十三五’。”張曙明說。
在創新方面,浙江已有高新企業4.7萬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01家,比“十三五”末分別增加2.5萬家、119家、1331家,這當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也是助力浙江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的重要力量。目前該省有200多萬浙商在全球投資創業;有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突破10萬家,比“十三五”末增加1.8萬家。“一批企業加快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布局,浙江民營企業正逐步從‘世界工廠’向‘全球企業’轉型。”張曙明介紹。
今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第五年,該省民營企業亦聚焦縮小“三大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收入差距),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十四五”期間,浙江民營企業累計建成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2197家,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10.9萬人、低收入農戶1.4萬人;累計實施“萬企興萬村”項目4249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