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如意
9月29日早盤,即國慶節前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A股新能源板塊集體走強。
細分賽道來看,儲能概念股反彈,通潤裝備(002150.SZ)4天2板,陽光電源(300274.SZ)漲超7%,再創歷史新高;固態電池概念股表現強勢,天際股份(002759.SZ)2連板,萬潤新能(688275.SH)、多氟多(002407.SZ)等多股漲停;綠色甲醇概念股快速拉升,嘉澤新能(601619.SH)3連板,東華(002140SZ)3連板。
以儲能板塊為例。從產業端來看,儲能市場近期因超預期需求帶來的短暫“擠兌”,行業內出現“一芯難求”的行情。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采訪了解,今年二季度以來,多家頭部電芯廠商月度開工率超過90%,接近滿產。
欣旺達(300207.SZ)9月份在投資者平臺回復稱,2025年7月至8月,公司儲能電芯產能利用率較高,基本實現滿產滿銷。
那么,這些超預期的市場需求來自哪里?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儲能商業模式的日趨成熟以及儲能系統經濟性的增強,這三大因素共同推動了年內儲能市場的超預期增長。
田慶軍表示,當前儲能系統成本較三年前下降約80%,部分地區度電成本已低于2毛錢,經濟性的增強進一步激發了市場需求。
此外,儲能的商業模式正逐步跑通。據田慶軍介紹,歐美、澳大利亞等發達市場依托于其成熟的電力市場機制,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而中國今年也告別“政策強配”,更關注如何參與電力交易創造收益。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除了中、美、歐三大傳統市場的需求提升外,中東等新興市場基于國家級能源戰略,帶動了GWh級新能源及配套儲能項目需求的爆發。至此,儲能市場形成了全球多極增長格局。
除了市場需求端的超預期增長,供應端的階段性偏緊也推動了這輪儲能板塊的“搶購”行情。
“儲能行業正處于從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電芯升級的關鍵窗口期?!蹦硣鴥葍δ芷髽I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主流多數廠商將資源聚焦于下一代產品研發與產能建設,導致當前主流產品(300+Ah電芯)出現了階段性的供應偏緊。
政策方面,9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以上,帶動項目直接投資約2500億元。
而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為9491萬千瓦。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至2027年底(2年半的時間內),我國新型儲能裝機還要再翻一番。
此外,固態電池、綠色甲醇等細分板塊在今日早盤表現強勢。
固態電池板塊迎來重大技術進步。消息面上,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張強領銜的團隊日前在鋰電池聚合物電解質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含氟聚醚電解質構筑出能量密度達604Whkg的高安全聚合物電池,為開發實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提供了新思路與技術支撐。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上。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在實地探訪目前國內生物天然氣制備綠色甲醇產能規模最大項目時從業內相關人士處獲悉,綠色甲醇仍是“藍海市場”,由于市場供需關系的嚴重失衡,綠色甲醇“不愁賣”。目前其終端現貨的價格約為900美元/噸~1000美元/噸。較目前市面主流的灰色甲醇有相當的“綠色溢價”,綠色甲醇的售價約為傳統灰色甲醇的3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