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9月29日電 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浪潮下,“產業變革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行業共同面對的時代命題。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侯福深指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汽車產業需要匯聚科技創新、供應鏈協同、人才培育、標準共建、國際合作“五大合力”,共同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侯福深表示,當前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系統性變革,技術迭代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市場結構調整、產業生態重構,產業焦慮情緒與盲目應對現象不時顯現。為此,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將主題聚焦于“產業變革與可持續發展”,旨在引導全球產業界理性應對變革,共同探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圍繞如何推動產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侯福深提出應匯聚“五大合力”:
一是協同創新,破解“內卷”迷局。隨著汽車技術體系從機電一體化向“機械、電子、算力、數據”融合演進,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創新成為關鍵。需在全固態電池、智能駕駛、智能底盤等前沿方向,以及汽車芯片、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等基礎領域加強聯合攻關,為產業注入持續創新動力。
二是供應鏈融通,提升產業韌性。面對產業鏈主體拓展與價值體系重構,亟須構建數據驅動、互聯互通的新型供應鏈體系,實現“研產供銷服”全鏈條數字化貫通,提升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
三是人才培育,夯實轉型根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應推動學科體系重構,深化產教融合,完善汽車人才評價機制,構建“技術研發+技能操作”雙軌培養體系,保障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
四是標準共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標準是避免低水平競爭、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通行證”。需加快全固態電池、車用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標準研制,推進智能駕駛功能分級、數據安全等標準支撐,推動全球標準互認。
五是開放合作,共迎全球挑戰。可持續發展是全球性課題,必須堅持開放包容、平等互惠的原則,通過國際對話協調破解貿易壁壘,共建公平、透明、非歧視的全球汽車產業新生態。
侯福深強調,唯有凝聚共識、協同發力,汽車產業才能在百年未有的大變革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綠色、智能、可持續的汽車新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