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30日獲悉,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商科聯盟會議(下稱:會議)上,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院長趙德起強調,中外合作辦學應深化課程改革,引入AI、大數據等前沿課程,并通過數字化平臺整合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以提升教學質量。
趙德起對記者表示,在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應邁向“擴容提質”的新階段,加強“以師生為中心”的全面發展,提升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
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中心主任梁林紅闡述了國際教育創新合作網絡的核心特征、作用機制等,強調通過構建多層次聯盟平臺、打造實體創新樞紐、主導知識生產與共享、參與及主導制定標準與規則等方式,推動全球教育治理向更加公平、包容、多元的方向發展。
第二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商科聯盟會議在滬舉行。(上海商學院供圖)據悉, 會議以“深化中外合作辦學商科教育交流互鑒、協同創新,全面提升國際化商科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目標,匯聚高校專家、行業領軍者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全球經濟格局調整與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科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新路徑、新機遇。本次會議由上海商學院、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商科聯盟聯合主辦,教育部旅游管理專業國家虛擬教研室、上海高等教育學會國際交流專委會等提供支持。
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原上海市教科院黨委書記汪歙萍表示,隨著上海對外開放的不斷發展,商科領域的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在規模上、質量上和層次上都得到了持續的提升。她表示,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國際交流專委會將和各高校一起合作,共同搭建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平臺,助力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持續發展。
東北財經大學薩里國際學院院長、教育部旅游管理類專業教指委委員史達呼吁,高校在中外合作辦學商科“窗口期”加快發展。上海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全國泛酒店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勞曉蕓表示,希望通過會議深化各方合作,在課程共建、學生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多務實成果。她希望將高校的教育優勢與企業的實踐資源緊密結合,讓“教室”與“產業一線”無縫對接,讓人才培養精準匹配行業需求。
會議主旨發言環節聚焦“教育強國背景下的中外合作辦學”與“人工智能賦能泛服務業創新發展”兩大核心議題,邀請權威專家分享前沿觀點。與會專家認為,要從教育強國全球圖景和歷史和發展眼光看中外合作辦學,在追蹤國外動向中把握合作辦學新形勢,以數字化賦能教育強國建設。
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旅游管理類專業教指委副主任馬勇提出,在利用AI技術推動文商旅教育國際化變革的過程中,要堅守教育的本質和人文精神,實現技術與教育的完美融合。在分論壇上,復旦大學旅游學系教授沈涵指出,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文化資源的科技轉化成為提升旅游體驗的關鍵,并提出通過創新機制,如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推動旅游產品與服務升級,實現文化傳承與旅游經濟發展的雙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