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9月19日電 (記者 于晶)9月19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在自然資源部與國家數據局聯合開展的2025年實景三維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創新應用典型案例評選中,寧夏自然資源廳申報的“實景三維數據賦能礦政智慧化監管”項目成功入選“支撐自然資源管理”類典型案例,成為全國14個入選該場景的案例之一。這也是寧夏連續第二年在國家級實景三維應用評選中獲此殊榮。
實景三維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要素,也是數字政府與數字經濟的關鍵戰略性數據資源和生產要素。寧夏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寧夏積極落實數字寧夏建設部署,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夯實時空數據基底,憑借全域覆蓋的1:2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優勢,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域高精度實景三維全覆蓋。
本次入選的“實景三維數據賦能礦政智慧化監管”項目,整合了665個礦山實景三維模型,以三維地形場景為底圖,融合1157套礦政管理數據、12344幅遙感影像及153套視頻監控數據,構建起覆蓋寧夏的三維數字化監管體系。據寧夏國土資源調查監測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體系實現了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從靜態監測到動態追蹤的監管模式跨越,顯著提升了礦山空間信息的精度與可視化水平。
截至目前,基于實景三維數據建設的礦產資源綜合監管系統已為寧夏114家有效期內露天礦山建立實景三維數據檔案。該系統通過多源數據融合分析,量化評估采礦損毀土地狀況,科學選定生態修復方案,有效盤活采礦廢棄土地,不僅為礦產資源規劃調整和綠色礦山建設提供精準數據支持,還實現了數據共享與任務協同,形成了多方聯動的礦山監管新格局。
當前,實景三維數據已在寧夏的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礦產資源管理、地質災害監測等多個自然資源管理領域深入應用,推動管理決策機制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同時,該技術也在數字住建、智慧文旅、數字孿生水利、公安安保等經濟社會多領域發揮支撐作用。
下一步寧夏將堅持“數據為王、應用為本、創新為要”的原則,推進“地上下、二三維”一體化的實景三維寧夏建設,打造統一的時空信息數字底座,深化場景應用合作,提升時空數據在支撐低空經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賦能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