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王子鋒、溫璐)在今天上午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王昆介紹,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預警系統,新建改建監測站點1.8萬余個,重點地區監測能力達到1.0級,不斷夯實監測基礎。
王昆告訴記者,預警系統對青海門源6.9級、新疆烏什7.1級等地震都作出了有減災實效的短期預報。國家地震預警工程建成使用,秒級預警覆蓋重點危險地區的90%以上,分鐘級烈度速報為搶險救援決策提供有力支撐。預警系統投入使用以來,發布了4級以上的地震預警359次,為公眾的防震避險和高鐵、精密制造等行業應急處置爭取了寶貴時間。
此外,為持續鞏固城鄉抗震韌性,王昆稱,中國地震局完成30個城市活動斷層的探查,首次開展全國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協調有關部門著力推動四川、云南、新疆等地震高烈度區229個重點區縣房屋設施加固,加固房屋和設施經受住多次地震考驗,減少了人員的傷亡。同時,在學校常態化開展疏散演練,公眾參與科普活動年均超過1.5億人次,防震避險能力不斷增強。
王昆表示,我國發布了全球首個億級參數量的地震波大模型,地震預警突破60余項關鍵技術,運用數物混合孿生技術模擬城市地震災害演化,實現大震巨災的情景構建。在震源物理過程、大陸強震危險性識別等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為風險防范提供了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