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豐收了!”9月23日,秋分,聲聲吶喊在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略坪鎮長玉村響起,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四川省慶豐收主場活動在此舉行。家庭農場、養豬大戶、種糧大戶等代表方陣跳起歡快的舞步,拉開了群眾大聯歡的序幕。
活動中,《農產品大作戰》讓四川各地的農產品擬人化登臺。四川以新質生產力重塑農業大省金字招牌,讓“川字號”農特產品走向全國乃至世界餐桌。雅安生產的魚子醬占據全球15%的市場份額,安岳檸檬的種植面積和鮮果產量居亞洲第一,還有羅江貴妃棗、會理石榴、蒼溪獼猴桃、資中血橙……四川優質農特產品數不勝數。
《我們村的高興事》講述了大學生辭去城市工作,回鄉創業帶農增收的故事。故事藍本取材于新時代返鄉創業青年群像。故事原型之一、成都崇州市楊柳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說:“‘慧種田’是豐收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通過無人機植保、無人駕駛插秧機、5G無人收割機、智慧化流水線等現代農機裝備,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作業。”
王伶俐口中的現代農機裝備,也在活動現場亮相。天府新裝備展區和新裝備示范作業區,展示了傳統裝備和現代先進裝備78個,包括播種機、收割機、旋耕機等。天府新品種展區,展示了90個農產品種子、65種農產品,如百畝平均畝產950.3公斤的品香優秱珍水稻等。天府新技術展區,展示農業新技術22項,如實現全地形、全覆蓋無人駕駛智能插秧的智能插秧系統等。智慧農業示范體驗區,展示智慧農業設備32臺,如以視覺技術精準識別清除雜草的AI行株間除草機器人等。
這些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賦能四川農業發展。近年來,四川實施“天府良機”集智攻關行動,已完成的26個項目共研制農機新裝備103臺(套),應用面積達30余萬畝。2024年,四川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2%,綜合創新能力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
四川各地通過科技賦能與產業化經營等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什邡市昊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今年在全市推廣種植黃背木耳2.3億袋,應用轉化科技成果36項,實現銷售收入11.7億元,種植戶戶均收入達13.8萬元;綿陽市臺沃科技集團打造水稻三品基地30萬畝,畝均增產稻谷100公斤,助農增收1.8億元;青川縣恒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新增合作農戶1000多戶,戶均增收5000多元……四川農業,正不斷邁上新臺階。
(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