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23日電(記者吳振東)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3日晚聯合發布情況通報稱,針對市民反映的上海綠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9月15日供應上海市部分學校午餐中蝦仁炒蛋存在問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迅速介入調查。現已查明,綠捷公司涉嫌瞞報食品安全相關信息,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并控制相關人員。
通報稱,9月15日9時40分左右,綠捷公司派駐靜安區某小學經理孫某某發現配送至該校的3箱蝦仁解凍焯水后,其中一盆(約18公斤)內有蟲,即報告公司品質部負責人錢某,錢某將情況報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某某,張某某指令業務經理等人對供應211所學校(含分校區)的蝦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銷毀。9月16日,張某某要求總經理董某某對外統一稱:下架原因系蝦腸外溢,有泥沙。
經查:綠捷公司9月15日共向全市211所學校供應涉蝦仁相關菜品,接到異常情況報告后逐一電話通知停止供應。其中,161所學校回收了相關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菜品,50所學校在接到通知前已供餐。涉事蝦仁為進口“冷凍南美白蝦蝦仁”,由上海翰霖實業有限公司報關,經上海優合鮮供應鏈有限公司向綠捷公司供應,生產日期為2025年3月20日,保質期24個月,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檢驗檢測報告。
按照國家食品安全強制標準規定,學校食堂每餐次應留樣,保存時間不得小于48小時。市場監管部門即對學校相應成品留樣送檢,經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檢測,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陰性。同時,對綠捷公司同批次庫存未使用的蝦仁原料進行抽樣檢測,混合樣品揮發性鹽基氮(新鮮度指標)檢測值為7.06mg/100g,符合GB10136-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水產制品》的限量要求(≤30mg/100g),磷酸鹽(水分保持劑)檢測值為3.10g/kg,符合GB2760-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最大使用量要求(≤5.0g/kg);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劑)未檢出(<0.01g/kg),符合GB2760-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使用要求(不得使用)。9月22日,市場監管部門再次對同批次庫存蝦仁原料抽樣核檢,送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檢測,混合樣品揮發性鹽基氮(新鮮度指標)檢測值為7.44mg/100g(≤30mg/100g);未發現正常視力可見的雜質、霉變、蟲蛀。
通報稱,在公安部門采取相關措施的基礎上,市場監管部門已對庫存涉事批次蝦仁全部封存處理,并立案調查。相關市級部門已組成聯合工作組入駐企業,全過程進行質量監管,同時由市屬國企臨時接管公司運行,確保學校供餐安全穩定。教育部門將進一步切實落實好食材供應和學校履約驗收情況定期抽檢制度,邀請更多學生家長、行業專家、第三方機構參與抽檢,根據抽檢意見加強督促落實。各區將全面核查學校餐食供應招投標情況,一經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程序終止合同并重新招標。公開學校負責人陪餐安排,擴大家長陪餐范圍,確保陪餐人員與學生同一場所、同一餐食。此外,將學生和家長滿意度納入招投標合同約定條款,由各區統一組織第三方機構每學期開展一次學校餐食滿意度全覆蓋匿名調查,根據結果相應調整供餐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