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幫人刪差評牟利侵入他人計算機竊取信息 一被告人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獲刑
本報訊 (記者 蔡蕾 通訊員 張森 張傳文)“沒有差評的飯店不一定好吃,差評多的飯店一定不好吃!”大多數消費者在尋找美食時都會這樣想。為了讓自家飯店“看起來”更好吃,很多餐飲店老板會選擇花錢消除差評,隨之催生了“有償刪除差評”的灰色產業鏈。近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以幫助他人有償刪除差評案,被告人李某因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經查,2022年至2023年,被告人李某通過網絡平臺購買具有非法獲取某團公司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并具有匹配差評用戶功能的APP軟件,利用該軟件獲取某團平臺上的客戶訂單數據、評價數據及客戶虛擬電話號碼。后李某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差評查詢”“差評處理”等信息,吸引需要處理差評的某團商家聯系自己有償刪除差評,再通過溝通以賠償的方式讓客戶對相關差評進行刪除。李某以此方法從某團商家處共計非法獲利人民幣31400元。警方在查獲案涉軟件制作及使用團伙后,將李某也抓獲歸案。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李某利用APP軟件,繞過某團外賣服務平臺登錄保護機制,采用技術手段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客戶訂單數據、評價數據及客戶虛擬電話號碼等數據,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鑒于李某具有坦白情節、積極退繳違法所得、自愿認罪認罰,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該判決現已生效。
法官提醒
消費者就餐評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家商品真實情況,為其他消費者提供參考。人為修改評價情況,不僅會誤導消費者,還會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在此提醒商家,依靠有償刪除差評不可行,提升商品質量才能真正立足市場。社會大眾也要提升法律意識,不要被“幫助刪除差評”這類兼職所吸引,避免讓自己步入犯罪深淵。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