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喀什伽師9月26日電 題:伽師法院:司法保護助“瓜”香“梅”好
中新網記者 張素
金秋送爽,新疆喀什瓜果香。伽師縣瓜農拖合提卡熱·買買提卻很著急。
“妹妹上大學,需要交學費。”拖合提卡熱說,長期合作的伙伴原本承諾賣完瓜就補齊承包費,但直到9月還沒結清。
拖合提卡熱曾想去法院起訴對方,但“開庭就會傷了和氣”。聽其他瓜農說有個“瓜香”調解室,在這里調解既不傷和氣又高效便捷,他趕緊來試試。
記者近日隨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探訪新疆,圖為坐落于新疆果品(伽師)批發交易市場之內的“瓜香”調解室。中新社記者 張素 攝“瓜香”調解室坐落于新疆果品(伽師)批發交易市場之內,由伽師縣人民法院臥里托格拉克人民法庭聯合司法所、派出所、28個行政村等基層調解力量共同設立。此舉旨在通過“現場調解+普法宣傳+風險預警”三位一體工作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避免訴訟成本和時間消耗。
臥里托格拉克人民法庭庭長沙吾提·阿卜力米提說,對于事實清楚、爭議較小的簡單糾紛,采用“面對面”調解方式,直接讓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交流,調解人員現場釋法析理,促使雙方快速達成和解協議。
記者近日隨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探訪“瓜香”調解室時了解到,考慮到承包方往外地運瓜途中出了一些問題,不光沒賺到錢,反倒還賠了本,沙吾提給出“10月1日前結清承包費”的調解方案。
“法官用家常話給我們調解,我感覺不那么緊張,就像朋友聊天一樣。”拖合提卡熱說,既然彼此都說出了實際困難,著眼長遠,他同意了調解方案,“這樣明年我們還能繼續合作”。
據知,今年以來,“瓜香”調解室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7件,調解成功率達到100%,有效維護了瓜農、商戶和采購商的合法權益,為伽師縣瓜產業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在伽師這個“瓜果之鄉”,司法保護助力“瓜”香,推動“梅”好。
在伽師縣粵伽新梅產業園,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援疆法官,伽師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小敏說,新梅是由西梅改良后的新品種,“是從我們伽師集市走出來的‘紫玉圣果’。”
伽師縣是中國最大的新梅產銷基地,年產量占全國七成,年產值突破80億元(人民幣,下同),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億元。但伽師新梅產業升級過程中,“品牌雜、標準亂、仿冒多”的問題日益突出。
針對這些問題,在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導下,伽師縣人民法院打出一套司法“組合拳”:從推動建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到牽頭倡議構建“府院企協”聯盟協同保護大格局,再到充分發揮法院在聯盟協作機制中的定分止爭保障作用……
去年9月,伽師法院發布關于伽師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司法協同保護實施意見,以及司法保護十條措施,引領伽師新梅全鏈條保護和“前端治理”。今年8月,該院進一步發揮“法治紐帶”作用,成立伽師新梅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聯盟,推動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司法保障形成合力。
“聯動調處糾紛、嚴查侵權行為。”張小敏說,通過強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可以極大地規范市場秩序,推動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伽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黨羽說,伽師新梅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聯盟成立后,一方面極大提振了行業信心,另一方面可為宣傳、執法、打假等多個環節提供保障。
如今,伽師新梅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特色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集群,包括打造地縣鄉村級示范園60個,新梅專業村127個。粵伽新梅現代產業園全產業鏈帶動就業15萬余人,僅新梅一項收入就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7萬元以上。
“我們現在的大環境很好,部門聯動暢通無阻,沒有干不成的事。”黨羽對于未來伽師新梅產業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
達成調解協議后,瓜農拖合提卡熱也是高高興興走出門。眼看市場行情越來越好,他要趕著回家輪作、養地,預備明年3月種植下一季的伽師瓜。
“鮮瓜出于當年秋,可度來年又一春”,元代詩人曾以詩句贊美。而有今人寫道:“今生要做伽師客,遍地美味忘歸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