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孝竹)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圍繞群眾最關心的民生保障問題,在“兩項政策”銜接、防返貧監測、救助領域整治上精準發力,用扎實成效回應群眾期盼。
“兩項政策”銜接并軌見實效。各縣區均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民政、農業農村、人社、住建、醫保等職能部門和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印發《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試點工作方案》,圍繞“編密織牢兜底保障網”這一目標,通過“大數據篩查+網格化排查”,對“五類人群”進行重點摸排,全市共摸排“五類人群”10.7萬人。按照“一門入庫、分層管理、因需推送”原則,由民政牽頭,統籌人社、教育、醫保等行業部門救助幫扶,協同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低收入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13.86萬人,納入特困供養1.76萬人,納入低保邊緣家庭2.49萬人,實施臨時生活救助1.8萬人次。
持續做好防返貧預警監測。市民政局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交叉比對數據3.2萬條,建立疑似漏保風險人員臺賬。下發《工作提示函》,組織鎮村干部入戶核實情況,強化“單人保”等政策宣傳。融合政府救助資源、社會組織資源、駐地單位資源、愛心人士資源、其他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單位第一時間幫助困難群眾鏈接到各類社會幫扶資源,讓困難群眾遇到的煩心事能夠得到妥善解決。針對傳統救助模式存在的效率低下問題,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模式,持續推行“一站式”服務、“互聯網+救助”等救助方式。通過簡化審批程序、優化服務流程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救助工作效率,縮短了救助周期,讓困難群眾能夠及時得到幫助。對已脫貧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開展常態化摸排預警監測,截至目前,我市共排查100690戶285249人,發現風險戶2673戶6748人,落實幫扶措施2673戶6458人。
救助領域整治擦亮民生“底色”。市民政局結合社會救助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和抓好16件群眾身邊具體實事整治工作,制定印發《全市社會救助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實施方案》,成立社會救助集中整治工作專班并召開安排部署會。在門戶網站公開市縣兩級18部監督電話及救助熱線,廣泛接受群眾來訪監督;線下與移動公司簽訂協議定向推送政策信息10萬人次,耐心接待來訪群眾,及時辦理信訪訴求。集中整治以來,社會救助不到位民生實事自查問題47個,整改問題46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7條,各級黨組(黨委)自行追責問責5人;本領域辦理民生實事4件,完善制度機制1項。
為更好地開展社會救助工作,市民政局聯合人社、教育等部門打通數據接口,及時發現困難群眾需求;在城市社區推廣“融救聯助”服務體系,推進“物質+服務”,加強特困人員照料服務;同時,通過網站、短信宣傳政策,開展業務培訓,打造線上、線下立體服務網,讓救助政策精準觸達每一位需要的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