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柯 凱)近年來,丹鳳縣以黨員遠程教育為重要抓手,創新推行“遠程教育+”模式,通過制度創新、資源整合和技術賦能,建成187個標準化遠程教育站點,實現所有鎮村全覆蓋,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三級遠教網絡實現全域覆蓋。丹鳳縣以“強基固本+覆蓋延伸”為思路,構建起覆蓋縣、鎮、村三級的遠程教育管理體系。全縣遠程教育站點按照“五有”標準建設,并配備專職管理員,實行AB崗管理機制。通過“月初提醒+月中調度+月末匯總”機制,確保站點高效運行。縣里還將遠程教育站點向新成立社區、產業園區和非公企業延伸,配置55英寸液晶電視等硬件設施,打造“黨群服務中心+遠程教育站點”融合陣地。目前,全縣共建成187個標準化遠程教育站點,實現所有鎮村全覆蓋。聯合第三方網絡公司定期檢修設備,保障網絡通暢,制定規范流程,配備374名專職管理員,通過“現場培訓+遠程指導”累計培訓超600人次,保障學習“不斷網”、服務“不掉線”。
“雙課堂”模式賦能理論實踐融合。丹鳳縣積極探索“理論學習+實踐鍛煉”雙課堂模式,將遠程教育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緊密結合。一方面,推出“遠教自學課堂”,年均組織學習活動20多場次,覆蓋黨員干部1.2萬多人次。線上依托“丹鳳黨建”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矩陣,開設“黨員在身邊”“人才走基層”“系列微黨課”“駐村興農我先行”等專欄,推送微黨課、短視頻80多期,年播放超50萬人次,實現“指尖學習”常態化。另一方面,開設“技能課堂”,邀請農技專家、致富帶頭人開展畜禽病害防治、果蔬種植等實用技術培訓,受益群眾達3500多人次。緊貼黨員群眾需求,推出實用技術微視頻20多期。依托“鄉音黨課”等載體,用當地方言宣講政策和技術,推出政治理論、黨務知識、技能培訓等八大類教學菜單,通過庭院會、黨小組會等形式,讓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產教融合助推產業發展見實效。丹鳳縣積極構建“學用轉化+產業融合”模式,將遠程教育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全縣打造了許家塬村奇異果科管、土門村獼猴桃種植等24個學用轉化基地,直接帶動150多名黨員群眾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實現產業戶年均增收2萬多元。創新“遠程教育+基地+農戶”模式,通過“現場教學+專家指導”,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50多名。商鎮王塬村依托遠程教育平臺,將教學課堂延伸到田間地頭,組織致富能手、科技特派員開展田間管理技術集中培訓20多次,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到村指導,帶動72戶村民發展高山水果400多畝,年增收突破100萬元,成功舉辦葡萄豐收節。黑溝河葡萄基地應用遠教技術后畝產提升30%;寺坪鎮山茱萸種植戶通過“訂單式課程”掌握病害防治技術,帶動50多戶年均增收2萬元。
服務基層激活治理末梢。丹鳳縣延伸遠程教育服務觸角,開展“遠程教育+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黨員干部、遠教管理員和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面對面宣講黨的政策,手把手傳授致富技能,心貼心解決群眾困難。鹿池社區以“雙報到”活動為載體,組織50多名黨員干部擔任社區樓棟長、網格長,開展“三單式”便民服務,解決環境整治、鄰里糾紛等民生問題100多件。萬灣社區依托遠程教育站點,建立“群眾點單、組織配菜、黨員送餐”的服務模式,通過線上征集群眾需求、線下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精準對接,為群眾提供政策宣傳、健康義診、法律咨詢等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