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9月23日電 (記者 賈靖峰 張茜翼)加工增值免關稅,企業和個人所得稅15%,離島免稅……一項項為大家所熟知的稅收政策落地實施,推動了海南自貿港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圖為顧客在海口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稅城選購商品。 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現階段海南自貿港稅收政策體系初步建立,將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便利流動,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使海南成為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開展更高層次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海南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正在正于此間舉行的“活力中國調研行”海南主題采訪活動上說。
稅收政策體系初步建立
作為新時代對外開放重大戰略舉措,中央提出建設海南自貿港,頂層設計了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其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關于稅收制度的安排是,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圍繞“‘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強法治、分階段的原則,逐步建立與高水平自貿港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根據《總體方案》安排,海南自貿港稅制建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即2025年前出臺早期收獲稅收政策和2035年前進一步推進財稅制度改革。自《總體方案》2020年6月1日發布以來,海南省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自貿港稅制建設,推動封關稅收政策落地。
截至目前,18項稅收政策已在海南自貿港落地實施,包括原輔料、自用生產設備、交通工具及游艇3張“零關稅”清單,加工增值免關稅等14項《總體方案》明確的早期收獲稅收政策。此外,暫時進境修理免稅、暫時出境修理免稅、藥品醫療器械“零關稅”、離岸貿易印花稅免稅等4項增量稅收政策,在《總體方案》基礎上又新增出臺。
今年7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后,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委牽頭出臺了進口征稅商品目錄、貨物流通稅收政策、加工增值免關稅新政等3項封關政策。這些政策將于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之日起施行。
周正稱,屆時以正面清單管理為主的原輔料、自用生產設備、交通工具及游艇等3項“零關稅”政策不再執行,將轉為負面清單管理,實施進口征稅商品目錄和貨物流通稅收政策,征稅目錄外“零關稅”商品6637項,比封關前提升53個百分點,享惠主體范圍和政策適用條件進一步放寬;加工增值免關稅新政代替封關前的試點政策,政策范圍、增值計算等也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升級。
圖為進境飛機在海南自貿港享受維修免繳保證金、暫時進境維修允許內銷、維修航材保稅等優惠政策加持。 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具有四個特點
在周正看來,海南自貿港稅收政策體系具有4個特點:一是具有穩定性。這些政策都是在中央部署下,以自貿港法或中央部委文件等法律法規形式明確,政策具有穩定性、連續性。
二是具有特殊性。特殊的稅收制度安排,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保障,很多政策為海南自貿港特殊安排,如離島免稅。
三是具有系統性。海南自貿港稅收政策涵蓋支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高精尖缺”人才引進、航運中心航空樞紐建設以及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等各方面。
四是具有漸進性。結合推進更高水平開放需要,海南自貿港稅收政策滾動出臺,并不斷優化升級,確保政策力度持續提升,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配套“組合拳”確保政策落地
近年內,海南緊緊圍繞封關運作,從制度保障、系統優化、服務提升、宣傳培訓等4方面加緊推動政策落地。
據介紹,海南已出臺“零關稅”進口貨物享惠主體認定管理辦法,明確享惠主體的審核單位、認定標準與申報流程;完善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高端緊缺人才管理辦法,優化“累計居住滿183天”核算方法;建立并實施自貿港稅收政策制定、落實、評估、完善的閉環工作機制。
海南也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正式上線“零關稅”享惠主體資格認定模塊,支持全流程線上申報,實現便捷申請、高效審核。
為了保障市場主體能夠在封關后第一時間享受自貿港稅收優惠政策,海南在9月1日啟動了“零關稅”進口貨物享惠資格預申報工作,目前已有上百家市場主體參與申報。9月4日,“鏈接全球·稅享海南”——2025海南自貿港財稅政策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著力宣介海南自貿港封關稅收政策。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周正表示,將繼續做好封關政策落地實施各項準備工作,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深入開展封關后稅制改革研究,推動擴大“零關稅”商品范圍,研究離島免稅等免稅政策,不斷提升自貿港開放水平和居民獲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