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綿陽9月26日電 (王利文 楊勇)以“協同創新·融合發展·開放合作”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26日在四川綿陽開幕,開幕式上發布了《顛覆性技術前瞻報告》。
9月26日,四川綿陽,第十三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開幕。王利文 攝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自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累計推動超2000項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突破千億元,是鏈接創新資源、賦能產業發展的創新平臺。本屆科博會由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聯合主辦,9月26日至30日期間,將開展“會、展、論、賽、產”五大板塊30余場活動。
當日發布的《顛覆性技術前瞻報告》,篩選出40項“具有突破性進展”的技術,涵蓋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領域。其中,侵入式腦機接口、AI對齊技術、緊湊型聚變反應堆等技術,因近年突破不斷并加速產業滲透,被認為有望孕育未來顛覆性技術,重塑全球經濟社會格局。
開幕式現場,21臺“綿陽造”機器人展演盡顯創新活力:能在-20℃到55℃環境下穩定工作的機器狗隨節奏起舞,全尺寸機器人“夸父”與舞蹈演員共打太極拳,機器人“搖滾樂隊”開啟音樂共創,天鏈機器人彈奏旋律帶動全場高歌,呈現科技與藝術融合。
上千件“黑科技”產品在本屆科博會集中亮相。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王羽表示,本屆科博會設科技創新成果主題館,聚焦人工智能與低空經濟等領域配套專業對接會,為全球伙伴搭建精準對接平臺,助力技術找市場、資本尋價值。
展會期間,世界機器人大賽、低空經濟產業對接會、第七屆航天國際化發展大會等賽事與重點活動同步舉行,吸引海內外企業考察洽談,推動“以科興會、以會促產、科產一體”模式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