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東章丘9月26日電(記者 孫婷婷)“造房”工廠里,工人發送指令后,機器人的機械臂精準抓取構件,完成螺栓緊固、焊接加固等指令,與其他智能化設備默契配合,讓水泥板材在一條百米長的CMC鋼-混凝土組合模塊化房屋智能生產線(以下簡稱CMC智能生產線)上平穩滑動。僅需12分鐘,一面平整結實的房屋墻板便組裝完成,被傳送帶送往下一環節。而從構件上料到整體成型,僅需2小時,一間模塊化房屋就從生產線末端緩緩下線。
CMC鋼-混凝土組合模塊化房屋智能生產線。孫婷婷 攝距離這條高效“造房”生產線不遠處,由模塊化房屋搭建的一處宋式風韻的和美鄉居,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面對村民對新型農宅的多樣化期望,我們設計出三種基座面積的戶型。”和美鄉居展區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基于“模塊化+組件化”理念,混凝土模塊單元可搭配多樣化外立面組件,實現建筑風格的個性化表達,在維系村落整體風貌協調統一的同時,還能打造出風格各異的建筑立面,有效規避建筑外觀千篇一律的問題。
9月26日,記者走進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的中建綠色產業園。除了和美鄉居展區外,在產業園的模塊化住宅公園內,CMC鋼-混凝土組合模塊“好房子”展區以及SMC鋼結構模塊極地建筑展區,具象化地呈現了未來建筑場景與居住理念。
圖為融入宋式風韻的模塊化和美鄉居。孫婷婷 攝“從融入宋式風韻的模塊化和美鄉居,到專為極地科考站研發的抗寒房屋,再到配套的模塊化基礎設施,每一處場景都對應著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就像逛汽車4S店一樣,能沉浸式體驗不同房屋的功能。”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
“相較人工生產線,CMC智能生產線自動化比例提升至80%,制造精度提升至毫米級,生產效率提升4倍以上,良品率提升5倍。”綠色建筑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建科技副總經理、總建筑師樊則森介紹稱,模塊化“好房子”產品體系在設計、建造環節同樣具有特色技術優勢。其中,在設計方面,基于自主研發的參數化設計程序,設計師可實現用數字定義建筑,直接驅動機器人智能造房。“相較傳統設計,工作效率提高10倍。”
此外,由中建八局、中建科技聯合研發的適用于CMC鋼-混凝土組合模塊吊裝的高效智能吊架,將吊裝1個模塊的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5分鐘,并通過多個傳感器實時監測和閉環控制,有效降低了模塊變形的風險,實現建造效率和質量雙提升。“每一項技術突破,都是為了實現‘建造效率與質量雙提升’,讓模塊化建造真正成為推動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樊則森說。
探訪當日,山東省模塊化建造助力“好房子”建設觀摩交流活動在此舉辦。活動現場發布了模塊化“好房子”產品體系,包括鋼結構、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模塊化技術,產品體系覆蓋住宅、學校、農宅、醫院、極地等七大場景和使用功能。
據樊則森介紹,模塊化“好房子”產品體系研發遵循中國建筑“好房子”營造體系方法論,從“問需于民”出發,聚焦“六不六防三省三要”核心需求(六不,即不漏不臭不吵不霉不堵不裂;六防,即防災防盜防火防電防摔防撞;三省,即省心省錢省地;三要,即要實用要健康要關懷),以好集成(好設計、好建造、好材料、好運維、好標準)為手段,從模塊化建造技術中尋找系統方案,最終確保實現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設目標。
樊則森舉例說,比如,針對“刮臺風時窗子被吹掉”的問題,模塊化“好房子”產品體系研發出高抗風性能節能窗系統,確保臺風天氣下的安全,并同步解決了“窗戶漏水”問題;針對“衛生間漏水”的問題,該體系研發聚氨酯多層防水底盤系統,代替傳統混凝土沉箱,確保衛生間“不漏”;針對“樓板隔音效果差”的問題,模塊化“好房子”產品體系用硬泡聚氨酯代替傳統細石混凝土墊層,為住戶提供靜謐的居住空間。
據悉,上述方案已在城市、鄉村、極地的“好房子”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已中標在施的項目包括深圳生態智谷公寓、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學生宿舍、河北高碑店和美鄉村、北京豐臺區閃建學校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