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9月22日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 來源:國新辦網站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黃盛)“十四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實現了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為“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2日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面對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中央金融辦統籌協調下,證監會與各方面一起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一體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穩市場、穩預期、穩信心,推動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態勢持續形成并不斷鞏固。
具體來看,“四梁八柱”的法規制度體系建構成型。吳清表示,證監會以新證券法實施為契機,對相關法規制度進行系統“立改廢釋”,期貨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監管條例等法規相繼發布實施,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法治體系進一步健全。去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并相繼出臺了60余項配套規則,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得到全方位重構,為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打下制度基礎。
多層次、廣覆蓋的市場體系更加完備。吳清介紹說,縱深推進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成功設立并高質量推進北交所建設,持續深化新三板改革,穩步發展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多層次股權市場。今年8月,A股市場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產品日趨豐富,公募REITs、科創債、資產證券化等創新品種加快發展。全市場期貨期權品種達到157個,廣泛覆蓋國民經濟主要產業領域,同時還設立廣期所,更好促進綠色發展。
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市場功能不斷健全。數據顯示,近五年,交易所市場股債融資合計達到57.5萬億元,直接融資比重穩中有升,較“十三五”末提升2.8個百分點,達到31.6%。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資本市場含“科”量進一步提升。近年來,新上市企業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業或者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目前A股科技板塊市值占比超過1/4,已明顯高于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行業市值合計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業從“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當前的24家。上市公司主動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明顯增強,5年來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派發“紅包”合計達到10.6萬億元,比“十三五”增長超過八成,相當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的2.07倍。
協同發力的穩市機制逐步完善。吳清提到,面對多重超預期風險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統籌部署下,證監會協同各宏觀管理、金融管理、國資部門和相關市場主體加強政策對沖、資金對沖、預期對沖,有效防范市場大幅波動和系統性風險。“十四五”期間,A股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上證綜指年化波動率15.9%,較“十三五”下降2.8個百分點。
另外,“十四五”時期,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形成。吳清說,證監會堅持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不斷完善全鏈條監管體系,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十四五”期間,證監會對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處罰2214份,罰沒414億元,較“十三五”分別增長58%和30%,執法震懾進一步增強,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生態進一步凈化。
證監會表示,總的看,一系列穩市政策工具取得積極成效,“十四五”期間A股市場經受住了多輪外部沖擊帶來的嚴峻考驗,主要股指運行基本穩定,市場韌性和活力不斷增強,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習生朱超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