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機構以綠色金融踐行“雙碳”戰略
“雙碳”目標提出已滿五周年,中國發展“綠”意更濃。近年來,中國憑借一系列行之有效、腳踏實地的綠色金融實踐,為全球綠色治理貢獻了具有高度可操作性與借鑒價值的中國方案。
綠色金融作為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中的關鍵一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它不僅發揮著融資工具的作用,更是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政策協同的關鍵機制。在此進程中,金融機構成為推動經濟綠色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體。
金融機構正從三大維度發力,以綠色金融踐行“雙碳”戰略,不僅為綠色產業注入了蓬勃生機,更為傳統產業的“華麗轉身”提供了重要支持與保障,彰顯了在現代經濟治理體系中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第一,全周期賦能打通綠色轉型“產業血脈”。金融機構踐行“雙碳”戰略,首先體現在對產業轉型的全生命周期賦能上,既為綠色新動能“培土育苗”,也為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構建起完整金融服務鏈條,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邁進。
在支持綠色新動能方面,金融機構的行動日趨“系統化”。在企業初創期,通過綠色產業基金、私募股權融資、綠色信貸等方式,為前沿綠色科技企業提供“第一桶金”,夯實其發展基礎;在企業成長期,為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IPO提供承銷、保薦和融資服務,助力企業打通直接融資渠道,將資金精準投向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和市場開拓;在企業成熟期,進一步通過綠色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ABS)、并購重組等工具和方式,幫助已上市企業持續發展,鞏固其市場地位。這一套組合拳,為綠色產業發展注入了規模可觀、期限匹配、來源穩定的強勁金融動力。
在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方面,金融機構的角色同樣關鍵。比如,面對鋼鐵、化工、建材等高碳行業轉型的迫切需求和巨大資金缺口,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轉型金融,設計創新的金融解決方案。通過這些精細化、定向式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有力地推動了傳統行業向著綠色、低碳、高質量的方向邁進,確保了整體經濟轉型的平穩與可持續。
第二,創新破局,構建綠色金融“現代生態”。面對多元化的市場主體以及日益復雜的綠色轉型需求,金融機構正以更大力度推動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與服務的智能化升級,旨在構建一個充滿活力、高效精準的現代綠色金融體系。
在產品創新層面,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打破產品同質化是各類金融機構正在發力的方向,以滿足從大型國企到中小微企業、從地方政府到個人的多元化需求,創新亮點紛呈。比如,大力發展綠色票據、綠色供應鏈金融、ESG(環境、社會、治理)主題理財產品、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SLL)等。
在科技賦能層面,金融機構運用數字技術賦能綠色金融發展,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效率與精準度,推動綠色金融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綠色識別的準確性和效率,有效防范“洗綠”風險;借助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構建綠色資金流向的全鏈條監控平臺,確保資金真正用于綠色項目,增強社會公信力。
第三,強化風險管理與國際合作。當前,金融機構不再將綠色金融僅視為業務增長點,更將其核心納入機構自身的長期風險管理和戰略規劃中,并通過深化國際合作來共同應對這一全球性挑戰。
在風險管理層面,金融機構將氣候風險納入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增強對氣候相關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能力,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在國際合作層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共同應對全球性氣候挑戰。通過強化風險管理和深化國際合作,金融機構不僅保障了自身及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更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展現了負責任的金融力量,推動了全球綠色金融體系的協同發展。
任重而道遠,唯行而不輟。未來,金融機構唯有將綠色金融從一項“業務”全面升華為貫穿所有業務的“基因”,才能真正發揮其在經濟綠色轉型中的引領作用,為實現“雙碳” 目標貢獻更大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