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趙竹青)9月20日,作為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未來網絡產業發展合作對接活動”在合肥舉行。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工信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下,信息通信技術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未來網絡作為"十四五"時期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通過頂層設計、技術研發、設施建設和產業應用的多維協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未來網絡發展路徑,為工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活動由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安徽省通信管理局聯合主辦,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承辦,以“網聯萬物智創未來”為主題,匯聚院士專家、政府代表、科研學者及企業負責人,聚焦未來網絡技術創新、產業協同與場景落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劉韻潔表示,未來網絡關鍵技術突破與AI的深度耦合,是打通“人工智能+”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核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善林聚焦低空經濟,提出低空互聯網、低空飛行器網絡、低空工業互聯網是發展關鍵,需構建架構體系、攻堅核心技術,破解連接、傳輸、安全難題,搶占低空經濟賽道先機。
會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新型工業網絡創新發展研究報告》,北京郵電大學教授、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中心主任黃韜發布“全球未來網絡產業鏈圖譜”。黃韜表示,我國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已覆蓋40城、支撐130余項技術試驗,建議加強政策引導、推動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