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孫陽)近年來,在政策引領與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文化消費市場活力持續迸發。其中,以音樂節等“演藝經濟”為代表的青年文化消費方式,正成為促進區域產業融合、展現更優營商環境、提升市場“磁吸力”的新動能。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收入796.29億元,同比增長7.61%。今年以來,文藝演出市場熱度持續攀升。“五一”假期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3.35萬場,票房收入達21.59億元。
政策層面,《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持續出臺,擴大文化演出市場供給,支持“音樂+旅游”“演出+旅游”“賽事+旅游”等融合業態發展。
在此背景下,隨著國內優質演藝IP持續發展、創新演藝形式持續跨區域圈粉,消費活力持續激發,中國演藝品牌“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速,體現出高質量文化演藝經濟的強大市場帶動力。
日前,2025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新加坡站正式落幕。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新加坡旅游局攜手中國版權方創娛無界引入,為期兩天的音樂節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觀眾,其中95后觀眾占比超85%,跨國樂迷占比超90%,通過將中國演藝IP與新加坡代表性的旅游地標聯名結合,使各國觀眾在欣賞高品質、國際化演出的同時,沉浸式感受當地的文旅特色。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表示,“當前全球旅游業正經歷深刻變革,游客消費行為呈現出明顯的‘品質轉向’。年輕群體愈發追求深度體驗、情感共鳴與文化連接,一場優質的大型活動,能夠帶動一整片區域的文旅生態。”據了解,為活動而來的游客有效激活了新加坡酒店、餐飲、零售等整個旅游生態的活力。
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創辦人、主辦方創娛無界創始人張翀碩表示,從國內市場來看,中國的青年文化消費市場非常活躍,潛能正在被快速激發。當下正是深扎中國青年文化市場的好時機。
業內分析認為,當前,95后等青年群體成為音樂節等演藝經濟的消費主力軍,只要孵化出優質的內容,就能在中國市場打造出具有廣大忠實用戶基礎的品牌,也更容易推廣出海,走向世界。張翀碩認為,中國有絕對的青年消費者數量優勢,這也是企業積極看好、持續加注中國青年文化市場的原因之一,據介紹,泡泡島音樂節在2023年創辦后,已接連在國內投資主辦35場。
從近幾年諸多的國內外案例來看,“演藝+文旅”的直接消費帶動效益正在得到印證。與此同時,高質量青年演藝活動對于展示城市市場環境,提升客群吸引力,贏得更多市場信心的價值也日漸凸顯。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副總裁王亞男認為,青年是賦能城市發展的“軟實力”。一座能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城市,必然充滿活力與創造力。“我們打造具有廈門特色的青年文化IP,如支持泡泡島音樂節等,本質上是在優化城市的創新生態和人文環境,提升廈門在全國青年心中的吸引力和美譽度,為城市招才引智、產業升級注入文化動能。”王亞男說。
“大型音樂節的成功舉辦是體現更優的營商‘軟環境’的一個重要窗口。產品就像種子,市場就像土壤,政策支持就像肥料,當下中國各地持續舉辦的青年演藝IP都離不開這個‘種子、土壤和肥料’的黃金組合。我們很幸運趕上了這樣的時機,在良好的發展預期下,才實現了業務的飛速成長、達成了出海探索的機會。”創娛無界合伙人陳雨儂認為。
天津市東疆綜保區文旅局局長楊柳介紹,“我們將開放的基因融入文旅及其他產業發展,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立足本土文旅、演藝品牌與國際接軌,積極鼓勵并支持像泡泡島這樣代表中國青年創新力量的文化IP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推動天津市、濱海新區、東疆文旅資源走向國際。”據了解,2023年7月,首屆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在東疆舉辦,當地通過打造暖心市場生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速形成“演藝+文旅”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