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數據局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夏曉倫攝
人民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夏曉倫、許維娜)“鋼鐵作為河北省第一支柱產業,數據賦能轉型升級具有迫切需求和良好基礎。”在國家數據局舉辦的“數據要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上,針對人民網提出的“河北在推動數據要素賦能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有哪些創新性實踐”這一問題,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燕作出詳細回應。
張燕介紹,按照“數據要素×工業制造”重點行動安排,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鋼鐵行業高質量數據集。通過分析“數據要素×”案例,工業領域使用的數據主要是企業數據。據此,河北數據局開展社會數據調查、編目,建立行業專識數據池,對接指導河鋼數字、敬業集團等省內21家鋼鐵企業,挖潛治理1854TB鋼鐵行業數據。開發了“轉爐煉鋼生產”數據集、“智能脫硫-鐵水狀態泛化”數據集等293個高質量數據集,涉及人員安全監測、廢鋼質檢等142個應用場景。如,石鋼開發的“廢鋼定級圖像”數據集,涵蓋各種常見的廢鋼類型圖像,能夠顯著提升大模型判定廢鋼種類、等級的準確性。
二是開發鋼鐵行業垂直大模型。有了高質量數據集作為基礎養料,河北數據局強力撮合科研院所、高校、AI企業及省內行業龍頭單位,以“數據換模型、模型換數據”方式,實現高質量數據集和大模型雙向推動。從高爐冶煉、鐵水預處理、吹煉精煉、連鑄、熱冷軋等生產核心環節的堵點難點問題切入,采用MOE、COE等架構,打造鋼鐵行業垂直大模型。
三是升級鋼鐵行業智能體應用。今年,河北數據局重點推動大模型向智能體迭代,指導中鋼邢機、新興鑄管等企業,創新研發42個鋼鐵智能體,按照“大企業研發,小企業復用”思路,在多家企業深度應用,實現降本增效。此外,河北數據局近期正在推進鋼鐵行業智能體社區建設,以試點方式開發鋼鐵數模庫,上架鋼鐵領域數據集、語料庫、智能體和大模型等60余個產品,探索建立先試用后付費、按需定制等服務模式,供有需求的企業更好使用。
下一步,張燕透露,河北將繼續深化數據要素賦能,以建設高質量行業數據集為著力點,推動大模型、智能體與產業深度融合和落地應用,加快鋼鐵、化工、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努力為全國數據要素賦能傳統產業提供“河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