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夏曉倫)“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這與新時代文化自信建設的要求高度契合。”蘇州大學講席教授高志凱在近日舉辦的“新浪新聞?熱浪之夜”活動上表示。
從良渚古城的文明印記到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瑰寶,從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到當代中國的發展成就,為文化創作提供了無盡靈感。近年來,《覺醒年代》重現百年黨史的熱血征程,《流浪地球》構建中國科幻的獨特敘事,這些作品紛紛斬獲高口碑高票房。
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則關注到“軟消費、軟服務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趨勢。他認為,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精神文化需求從“可選”轉向“剛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25.02億元,文創產品、沉浸式文旅等新業態持續升溫。
文化消費的崛起,既豐富了群眾精神生活,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編劇、作家宋方金認為,基于市場擴容與內容升級的雙重支撐,下沉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加之影視工業技術進步、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票房增長有了堅實基礎。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一級導演劉江則表示,文化產業的繁榮不是偶然“奇跡”,而是要遵循創作規律、市場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
從講好中國故事到激活文化消費,從影視內容升級到產業體系完善,中國文化產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與會嘉賓認為,未來,只要持續深耕文化沃土、堅守文化自信,中國影視行業就將成為映照現實、凝聚精神、拉動發展的強大文化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