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黨率航
仲秋時節的商洛,碧空如洗,山川秀美。行走在中心城區,主次干道秩序井然、老舊小區煥然一新;徜徉在秦嶺山水鄉村,村規民約口口相傳,鄉里鄉親和睦相處……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五彩斑斕,在秦嶺腹地的商洛競相綻放。
近年來,商洛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新時代文化使命,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提質增效,動員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廣泛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在文明實踐中樂享新生活,推動文明實踐成為匯聚民心、凝聚力量的強磁場。
陣地織網 文明實踐觸手可及
“以前想參加文化活動得跑老遠,現在下樓走幾分鐘就到實踐站,智慧平臺還能隨時接單,太方便了!”9月16日,商州區劉灣街道仁和社區居民王秀芹的感慨,道出了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的真切感受。
近年來,商洛市持續深化“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建設理念,建好用好市縣鎮村四級文明實踐主陣地,構建起層次分明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讓文明服務從“步行可達”升級為“精準直達”。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僅中心城區所在地商州區,圍繞“暖動鶴城”文明實踐活動品牌,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累計實施志愿服務項目超2200個,志愿服務總時長達70萬小時。去年推出的蓮湖非遺小劇場、東龍山公園、秦嶺博物館等9個特色點位串聯成的“文明新風潤鶴城”精品線路,接待群眾超20萬人次。
在鎮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正從“單點覆蓋”向“全域融合”發展。
8月27日,鎮安縣跑步協會正式揭牌。鎮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跑步運動與文明傳播緊密結合,推出了“悅跑鎮安 愛滿栗鄉”項目,聯合跑步愛好者協會開展“拾光而跑”凈道行動,讓運動場景成為文明傳播載體。
該項目涵蓋跑步知識普及月、急救知識培訓行動以及“拾光而跑”凈道行動等十大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涉及全民健身指導,更強調應急能力的提升和生態環境保護。
在全市較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社區,丹鳳縣龍駒寨街道鳳冠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配套建設龍駒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鳳冠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集圖書館、日間照料中心、健康小屋、婦女兒童之家、慈善工作站等于一體,還設置了茶幾、沙發、體檢機等,已經成了社區群眾的“居民會客廳”。
近年來,各縣區持續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機制和責任體制,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和各類公共活動場所,統籌協調黨群服務、文化惠民、全民健身、法律服務及各類平臺資源,從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大力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真正成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形成了陣地共建、活動共聯、隊伍共育的“文明實踐搭臺、各方都來唱戲”的良好局面。
常態治理 民生福祉持續升溫
9月24日清晨,商州群眾運動公園內,晨練的老人在嶄新的健身器材上舒展身體,穿著紅色馬甲的文明實踐志愿者正彎腰撿拾零星垃圾。
不遠處的四皓公園里,市民劉敏帶著孩子一字一句領讀圍欄上與商洛有關的古詩句。如今的四皓公園,綠植錯落有致,林景美觀通透,實現了園林綠化的觀賞性、藝術性和功能性有機結合。
近年來,商洛市瞄準“中國康養之都”定位,堅持以“四精”標準管理城市,建成兩河口生態島、南秦河生態公園、黃沙河及仙娥湖東路水體景觀廊道,四皓公園、通江園相繼建成開放,蓮湖公園3處大門完成提升改造,新建城市口袋公園103個,持續開展的城市更新行動和水生態修復,讓城市顏值品質雙提升。
城管部門推出“一杯熱茶溫暖一座城”志愿服務活動,設立便民服務點,為廣大市民和商販免費提供熱水。公園廣場成了市民會客廳,渴了有水喝、累了能休息,市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這樣的改變不僅發生在城市,農村地區人居環境也在同步提升。
在洛南縣古城鎮,健身步道成了老百姓傍晚納涼的好去處,群眾沿著活動廣場跑步健身。在山陽縣南寬坪鎮,群眾歡聚一堂參加文明實踐示范宣講活動,黨員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讀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惠民政策。
近年來,商洛市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和民生工程,注重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城市與農村等“八個關系”,宣傳貫徹落實好《商洛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推動文明城市從“階段化創建”向“常態化治理”邁進。
在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駐足可讀,“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行為處處可見,在潛移默化間增強了群眾的文明意識,讓文明之風吹向每個角落。
全民參與 美好生活共建共享
“公共衛生需要大家一起動手、齊心協力,現在這樓道衛生好了,院子環境也美了,住在這里人心情更好了。”8月30日,在商州區城關街道金泉小區,馬強對小區環境衛生的改善深有感觸。
金泉小區業委會為引導小區居民自覺形成維護公共區域環境的觀念,積極開展“我的樓道我來愛”主題活動,并將每周五定為“大清掃日”,由黨員擔任樓棟長、中心戶長帶動群眾共同清掃小區,對“三堆六亂”進行集中整治,維護良好的居住環境。
在柞水縣乾佑街道仁和社區舉行的“新市民講堂”上,陳敬部分享自己一家搬遷后的生活時說:“現在,兩個娃都在縣城上學,我在學校找了份臨時工作,孩子的爸爸在縣城打工,一家人生活越來越好。我相信將來會更好。”
柞水縣依托“兩新講堂”平臺為載體,每月開展一次大講堂活動,將“話筒”交給群眾,充分聽取群眾“感”言,用群眾視角看問題,用群眾語言講道理,解開群眾心中疙瘩,解決群眾身邊具體問題。
同時,柞水縣還通過開展身邊好人談道德事跡、星級文明戶談移風易俗新風尚等交流活動,引導群眾向上向善,自覺成為新思想、新風尚的傳播者,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讓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近年來,商洛市堅持把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文明實踐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最后一公里”,聚焦減輕基層負擔、反對形式主義、統籌協調推進、強化群眾參與,充分匯聚平臺、資源和要素,握指成拳,聚力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我的樓道我來愛”等工作品牌,及時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用文明實踐的智慧和力量推動“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實質性轉變。
如今的商洛,一個個微小而堅定的行動,讓文明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城市的內在氣質和鮮明標識;一次次暖心的文明實踐服務,積厚成勢,讓群眾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
從街頭巷尾到樓宇社區,從“關鍵小事”到“民生大事”,商洛正以文明實踐為筆,描繪著文明新生活的幸福畫卷。未來,商洛將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之花在創新實踐中常開常新,為推動商洛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