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腹地,蘊藏千年“木本糧倉”——鎮安板栗,這顆承載生態價值與富民使命的古老果實,正經歷一場科技賦能的產業革新。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鎮安攜手產學研創新力量,以分子育種、智能栽培、數字鏈管理、精深加工為核心引擎,精準培育板栗產業新質生產力,驅動千年“栗”業向智能化、品牌化、高值化全產業鏈躍遷,譜寫“老樹開新枝”的現代農業新篇章。
一、案例背景
素有“中國板栗之鄉”美譽的鎮安,其板栗栽培史綿延千年。然而,這份源自秦嶺的自然饋贈,在現代化產業浪潮中卻深陷傳統模式桎梏,傳統板栗產業長期面臨良種稀缺、種植粗放、加工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導致鎮安板栗種植面積僅十余萬畝,年產量不足6000噸,產業效益難以取得突破。面對這一千年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瓶頸,陜西合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深刻認識到,唯有依托科技創新,因地制宜培育板栗產業新質生產力,方能實現根本性變革。公司主動擔當,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生態,以突破性技術研發、革命性品種改良、產業鏈高價值延伸為主攻方向,推動傳統板栗產業向智能化種植管理、品牌化價值塑造、高值化精深加工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躍遷,致力于打造集智慧種植、智能加工、數字營銷、農旅融合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閉環模式,將鎮安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與前沿科技力量深度融合,以創新驅動重新定義“木本糧食”價值鏈,成為區域特色產業依托新質生產力實現“老樹開新枝”的標桿典范。
二、具體做法
(一)產業幫扶提質效。針對板栗品種老化、病蟲害防治難等問題,與國家科技特派團專家教授達成產業幫扶協議,聯合組建科學研究、示范推廣、技術培訓、人才培養、學術交流一體化的綜合性鎮安板栗試驗示范站,開展板栗產業技術指導與服務工作。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聯系幫帶8個鎮(街道)10個行政村,包扶40戶板栗大戶,指導124名青年農民和致富能手,及時解決板栗產業發展難題。在永樂街道栗園村布設100架地面圓錐昆蟲誘捕器,累計誘捕收蟲77只;在永樂街道栗園村、云蓋寺鎮金鐘村進行嫁接技能培訓,培訓專業技術人員80余名,58名嫁接人員在栗園村建立反向嫁接試驗園30余畝,全縣嫁接良種5000余畝,指導嫁接改良及管理技術示范面積1.5萬畝。
(二)產學研合作促轉化。為解決板栗產品生產及加工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積極與西農大、陜師大、陜科大、陜西農業機械研究所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先后打造板栗產品檢測及研發中心、陜西省特色堅果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色農產品加工技術轉化應用基地,解決板栗產品深加工過程中的問題。通過搭建創新平臺,促使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向基層一線流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板栗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ㄈ┘夹g攻關破難題。與西農大聯合承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鎮安縣板栗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獲科技部300萬元經費支持。通過項目實施,挖掘適宜于秦巴山區栽植的優良板栗種質,研究山地板栗豐產穩產栽培綜合技術,突破秦巴山區板栗加工難點,創制高值化板栗新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現有栗實象捕獲裝置等專利成果9項,研發板栗驅蚊花露水、板栗雄花洗手液等新產品7種,形成反向嫁接技術規程、板栗菌根化育苗技術規程等研究成果6項。
三、主要成效
?。ㄒ唬┗匾幠3掷m擴大。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選育出“鎮安1號”等國審良種,板栗推廣種植面積60.5萬畝,掛果面積47.18萬畝,畝產提升30%。成功研發淡嬌異蝽誘捕裝置、菌根化育苗技術等專利成果9項,蟲害防控率超90%。在云蓋寺鎮篩選樹齡超20年的優質板栗樹1000棵,作為首批“板栗云上認領”對象,進行精細化、數字化管理。建成旬河水鄉、鎮安大板栗GAP等板栗標準化科管示范基地1.5萬畝,栗園、松柏、金虎等有機板栗基地2萬畝,嫁接改良低產栗園5000余畝,實現全縣板栗年產量突破1萬噸,優果率提升至85%,綜合產值達1.2億元,帶動3.88萬戶栗農實現增收致富。
?。ǘ┊a業鏈條不斷延伸。在解決完品種選育和種植問題后,還要解決好產品怎么賣、賣給誰的問題。建成全國首個板栗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體系,覆蓋種植、加工、銷售全流程。攻克板栗脫殼護色、低溫鎖鮮等關鍵技術,完成甘栗、板栗酥餅、板栗月餅、酥糖、果蔬堅果等16種43個規格系列新產品,附加值提升20倍。建成3000噸可調式冷庫及6條自動化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5000噸,帶動深加工產品單價從每斤4元躍升至100元。2023年研發的“合曼萬家食客”系列產品入駐盒馬鮮生、京東等電商平臺,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ㄈ┤a融合協同發展。為進一步拓寬板栗產業發展路徑,創新“板栗種植+加工+生態旅游”融合模式,打造農旅融合示范園區。在栗園村、金鐘村建設GAP示范、板栗云上認領等基地,吸引游客參與采摘、認養活動。舉辦板栗開桿節、旬河水鄉生態游等特色節慶,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為鎮安板栗三產融合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通過電商直播、品牌聯名等方式擴大市場輻射,推動鎮安板栗入選“中國氣候好產品”,品牌價值提升至3億元,帶動3.88萬戶栗農年均增收5000元,傳統板栗產業實現“老樹開新枝”。
專家點評
任福君,北京科技大學科技與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深圳)科技創新戰略研究院暨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長:陜西合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鎮安千年板栗資源,以科技破題傳統產業瓶頸,通過分子育種培育“鎮安1號”等良種,推廣智慧種植與綠色防控技術;搭建產學研平臺攻克加工難題,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構建全產業鏈數字化體系,實現從種植到銷售全鏈條升級。帶動板栗種植面積擴至60.5萬畝,年產量突破1萬噸,綜合產值達1.2億元,并通過農旅融合、電商營銷等方式,使傳統板栗產業煥發新生,成為“老樹開新枝”的鄉村振興樣本,該案例是山區特色農業現代化轉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