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28日電 (戴文昌)曾經“藏于深山無人知”的甘肅省張掖市“田園民樂”農產品,如今憑借完善的城鄉物流體系,從鄉村“深閨”俏銷他鄉,不僅成為他鄉民眾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還有效拉動當地鄉村經濟發展,鋪就一條鄉村民眾致富之路。
9月27日,消費者在購買“田園民樂”農產品。 戴文昌 攝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的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境內海拔梯次明顯,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壤天然富集鈣、鍶、硒、鉀等多種微量元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孕育天然綠色食品的絕佳區域。
近年來,民樂縣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與堅實的產業基礎,孕育出的中藥材、馬鈴薯、串番茄、紫皮大蒜等特色農產品,以出眾品質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民樂縣田園農旅公司負責人潘波說,該縣為每一份農產品賦予品質身份證,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守護農產品安全。
然而,過去受限于銷售渠道單一、輻射范圍有限,這些優質農產品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需要高效渠道打通從田間到市場的關鍵環節。潘波說,為擺脫這一困境,民樂優選特產館的揭牌,成為連接特色農產品與廣闊市場的核心紐帶。
作為“田園民樂”地方公共品牌的重要承載平臺,民樂優選特產館集中整合了該縣10大類122種優質特產,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讓曾經藏于鄉野的“土寶貝”,成功變身受消費者青睞的“香餑餑”,有效激活了當地農產品市場活力。
圖為獨頭紫皮黑蒜。 戴文昌 攝“農產品暢銷離不開優質渠道。”潘波說,民樂縣南豐鎮早已找準方向,依托特色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中藥材、青稞兩大特色產業,通過延鏈條、強品牌、促就業,既讓特色產業成為“金字招牌”,也帶動民眾穩定增收,為農特產品進入市場夯實了基礎。
走進民樂優選特產館,琳瑯滿目的美食特產,精致細膩的手工藝品一應俱全。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忙著接聽電話對接企業訂單,有的穿梭于展臺整理展銷產品……更貼心的是,每款農特產品都附有溯源二維碼,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從種植、加工到流通的全流程,真正實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如今在民樂縣,“網上買、網上賣,農特產品銷在外”成了當地新景象。田間地頭里,網絡成了新基建,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潘波說,電商平臺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難賣”問題,更激發了民眾創業熱情,倒逼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同時也鼓起了民眾“錢袋子”。
提及民樂農特產品,民眾臉上就滿是藏不住的笑意。南豐鎮中藥材種植大戶馮積光說,以前種藥材愁銷路,現在有“田園民樂”品牌背書,通過民樂優選特產館和電商平臺外銷,一斤能多賣好幾塊錢,今年種植規模擴了,日子更有奔頭了。
圖為民樂縣中藥材。 戴文昌 攝近年來,民樂縣緊扣甘肅省“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戰略,依托高原優勢發展戈壁設施農業、馬鈴薯、中藥材、高原夏菜、草畜、現代種業等六大特色產業,通過電商平臺促特色產品熱銷,推動“田園民樂”品牌升級與民眾增收致富。
潘波說,截至目前,民樂縣已建成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19個共6萬畝,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94個,同時培育出“甘味”企業商標品牌12個,在優質農產品培育與品牌建設上成效顯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