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資本市場“朋友圈”何以越拓越廣
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指出,“十四五”期間,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來華展業興業,外資持有A股市值3.4萬億元,269家企業境外上市。可以說,中國資本市場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中國資本市場“朋友圈”持續擴容,顯示出全球投資者對于中國資產的配置意愿不斷提升,這既是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的生動縮影,也是中國經濟為全球發展注入確定性的有力印證。筆者認為,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是多重關鍵因素共同驅動的必然結果。
其一,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完善制度供給,優化營商環境,為全球投資者長期扎根中國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始終以改革開放促發展,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加速跨境資本高效流動,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穩定、更透明、更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在此進程中,監管部門多措并舉、系統施策。一方面,深化投融資端改革,完善中長期資金入市機制,加力服務科技創新,激發多層次市場活力;另一方面,全面取消行業機構外資持股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提升外資跨境投資便利度。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一系列改革開放舉措的核心價值在于夯實資本市場的制度根基,推動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與外在競爭力的同步躍升,既增強了中國資本市場應對外部波動的韌性,又提升了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吸引力,加速形成國際資本“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的良好生態。
其二,中國資本市場匯聚了全球稀缺的優質核心資產,發展前景好,投資潛力大,提供給全球投資者兼具穩定性與成長性的選擇。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中,資本市場培育出一批在全球產業鏈中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僅有金融、能源、電力等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還有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的領軍企業,它們共同構成全球資本配置的優質資產矩陣。這既能滿足國際資本對于低波動資產的配置需求,為其提供抵御經濟周期波動的“壓艙石”,也能契合國際資本對于高成長領域的投資偏好,為其捕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機遇,構建穿越周期的價值資產組合。
其三,跨境產品類型豐富多樣,范圍不斷擴容,滿足了全球投資者多元化配置需求。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滬深港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深化,資本市場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多維度的跨境投資產品體系,覆蓋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等多種產品類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期限和收益目標的國際資本需求。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朋友圈”會越拓越廣。立足全球視角,更大的“朋友圈”意味著更高效的資源配置效率、更多元的投融資渠道、更強的風險抵御能力,將有力增強中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