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喬雪峰)黔貴大地,峰巒疊嶂,95%以上的土地被群山環抱。大自然以鬼斧神工勾勒出壯美的山水畫卷,卻也用崎嶇山路筑起了一道阻礙發展的屏障。
在貴州省印江縣天堂鎮印朝村,18歲的小喻家的老舊木屋中,客廳里滿墻的獎狀與娟秀的書法作品格外醒目——那是他對外面世界最樸素的向往。
家鄉的青山云霧早已融入日常,讓他最犯怵的,是走不盡的山路與雨后深一腳淺一腳的泥濘。這樣的艱辛跋涉,曾是這片山林間無數學子成長的日常,“走出去”成了刻在當地人骨子里的渴望。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近年來,貴州持續織密高速公路網,一座座峽谷橋梁劈開千年沉寂的群山,天塹漸成通途。但物理空間的通達只是起點,唯有教育,才能真正斬斷窮根、鋪就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
轉機始于2022年,國家一系列教育幫扶政策相繼落地,印江也決心辦好“家門口的優質高中班”,讓本土學子不必遠走就能享受優質教育。當地教育部門與學校負責人多次赴周邊縣市調研取經,辦學構想日益清晰,卻在“資金”這道關鍵門檻前停了下來。
就在此時,與印江結對幫扶多年的央企伸出援手。自2013年結對以來,中國中煤從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到為村小添置飲水設備、給困難學生捐校服發助學金,再到啟動“關愛園丁計劃”培訓教師,一系列舉措如春風化雨,讓“鄉村振興高中班”在思源實驗中學順利揭牌。
辦學之初,班級便以“校長優選、教師優配、學生優招、管理優化、獎勵優先”的“五優”思路筑牢根基。不僅從全縣高中選拔優秀教師組建核心團隊,還爭取省內一類示范性高中支教教師入駐;當年中考成績優異的194名學子(優先招錄全縣前200名),就此踏上“優質教育快車道”,小喻便是其中之一。
這條逐夢路,鋪滿了實實在在的支持與關懷。幫扶方承擔三屆近600名學生除生活費外的全部費用,捐贈價值一批智慧教學設備及圖書,實現課堂測評“精準化”,徹底告別“一張講臺、一支粉筆”的舊貌;此外還投入資金組織70余名師生赴南戴河、上海研學——小喻正是通過這次研學第一次見到大海,咸濕的海風、拍岸的浪濤,讓他真切感受到山外世界的遼闊,“走出去”的心愿在心中愈發堅定。
三年耕耘,終見碩果。拿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小喻格外激動——通知書上的二維碼可填寫心愿,這些心愿將存入芯片隨學校衛星飛向太空。